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些書和這些觀點,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的問題,最后我們還有一些時間,我想把這個時間留給我們現場的兩位觀眾。
【觀眾1】謝謝老師們的分享,其實這里面的三位老師我都非常熟。都是在育兒方向指引我的人。我的問題是,這套書為什么標題都是負面的,里面都有一個“不”字?相反,副標題都很正能量。為什么不用副標題來當主標題呢?另外是,我在看這套書的時候我發現適讀年齡是5-9歲,我的孩子兩歲四個月,但是我在儲備這些知識。剛才在翻《我不打小報告》這本書的時候,想到自己,我小時候就是這個人。但是之前一直沒有弄明白,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但卻被周圍的小朋友疏遠,直到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知道了一些原因。所以我想說的是,這套書不一定是給孩子看的,可能更適合父母看,在懷孕的時候就可以看,然后可以做提前預防。讓孩子在打小報告之前,知道這個分寸了。在浪費之前,知道浪費不好。我覺得不用等到5-9歲那么大。
【孫莉莉】這個問題你要問責編。
【責編 楊晴】大家好,我是禹田文化的低幼編輯部的主編楊晴。我們書名正副標題的設置是出于一個順時針的思維邏輯:先描述我們遇到的問題和困擾,然后緊跟一個強而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陳禾】我補充一句,這個題目不是負,負負得正,是正。
【周曉音】對,是正能量。在看到這系列書之前,我有一個困惑,很多行為你不知道怎樣去界定,分寸也不好把握,這套書把邊界寫得很清楚。
【觀眾2】我代一個媽媽來問,這個孩子今年四歲,之前在兩歲的時候因為被反鎖在屋子里受到了驚嚇,之后,開始口吃。過了一段時間入園后,不口吃了。但是后來又開始口吃,反反復復到現在了。他的媽媽非常好奇孩子的口吃是因為那次事件造成的還是別的一些原因,還有這個問題應該怎么去解決?這是一個個例,我想上升到另一個問題:孩子在三歲前,他的安全感怎么建立更好?謝謝老師!
【陳禾】你前面說的那一段,是庸人自擾,根本沒事情。那個門鎖住,孩子不知道怎么開,開了就完了。孩子被嚇到,安慰就好了。至于口吃,孩子在學語言的階段,經常會反復出現這種情形,因為經常會有很多新詞進來,在他應用的時候,他老是要嘗試去用它,結果會造成思維和試用速度連接不上,結果就會顯露出那種情形。每隔幾個月重復一次是很正常的,到最后就正常了。你剛才提的那個安全感的問題,那個恐怕不是兩分鐘可以解決的,可能需要講一整天。所以,我就簡單地講一句話解決:愛怎么樣表達,怎樣關注孩子,怎么樣關心,怎樣說話,這一連串的問題,能從正面去思考、去解決就沒問題了。那么有些媽媽,因為好多都是新媽媽。沒有經驗,經常無助,所以奇招百出。這是因為我們的資訊不發達。香港有很多這樣的咨詢機構,這種私人機構會收你很多錢,但是給出的信息未必都是正確的。然后只好又從很多書上去學習,如果書說謊那就比較糟糕。比方說,我曾經回答過兩個問題,然后就引起很多不滿很多罵。第一個是打人的問題和是否一定要打回去。有人建議說最好就讓孩子學武術,不打回去怎么行,將來膽小,沒辦法在社會生存。我告訴她,在社會上生活的最好的是那些特別寬容、隨和的人,不是靠打出來的,打出來的最多有特殊表現,可以拍電影。沒特殊表現的,就只能走入黑社會。是不是這樣?所以不可靠。但是,我們有百分之八十的家長和社會人士,都喜歡起哄,都是主張一定要打。
第二個問題是什么呢?我順便帶出來講,就是玩手機、玩電腦游戲、看電視。那么,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我知道,所謂可以控制時間這句話是騙自己的,當問題來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控制不了的。那些上了網癮的人會讓自己陷入一團糟中,可能有一兩個游戲玩得很精的可以成為游戲大王,被有關公司請去檢測游戲。臺灣就有一對兄弟是這樣的。但是多數是沒有路的,無路可走。為什么這樣?玩電腦游戲、玩手機游戲的時候,、大腦神經系統是不動的,人們做出的反應是下意識的回應,所以為什么我們的大學生會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最后暴斃在網吧里。這個能力哪里來呢?因為他根本沒有意識了。所以千萬不要聽信一些人說,電腦游戲跟手機游戲沒關系,控制時間就行。其實一玩上癮就控制不了了,那么,為什么許多政府要那么的推動這些游戲呢?這里面講陰謀不太好聽,就講“陽謀”吧。一個非常人性化的陽謀,為什么很人性化,你想想,現代社會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受高等教育,都可以成才,因為什么呢?以前我們因為沒錢所以不能讀書,現在沒錢可以有助學金、貸學金。創業,任何人都可以很快地得到資金,以前沒有錢不能創業,現在很簡單,可以融資。你想想,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成才,每個人都創業去了,誰做工人,誰朝九晚五。所以政府絞盡腦汁最后想了一招,就是讓大家玩手機玩電腦游戲,你看看在公交車上,在地鐵上,或者往常那些在走路低著頭的人,你今天碰到他這樣玩,你明天碰到他還是這樣玩。他只要能玩,工作又能保持住,那份薪水夠吃夠喝,有地方住那就完了,是不是?這是一種很人性化的方式,叫留住我們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玩,不要讓孩子玩不是你說了算,你能說了算的是你自己不玩,對不對?你不玩,對孩子才有說服力啊。你可以跟他講,你看媽媽不玩,爸爸不玩。你不能說爸爸是大人可以玩,你不能玩。好,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是電視。電視是一種單向的傳播媒體,我不關心說看多了眼睛會出問題、視力出問題,的確會這樣。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視力出問題,你吃虧一點嘛,一生戴著眼鏡。那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涉及思考能力。為什么會涉及思考能力呢?因為電視不會停下來等你思考。巧虎再好,它一個個過去,沒有時間讓你思考,你要追著它,對不對?所以在那種訓練下的孩子不喜歡閱讀,不會思考,所以就明白我為什么反對了。那么,電腦這種數碼,電視這種媒介什么時候可以開始使用呢?應該是十歲以后的事。有些人不負責任,天天給孩子看電視,消磨時間。也有因為家里是因為老人帶孩子,所以沒有辦法,很無奈。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我順便帶出來講一下,就是有家長問孩子偷東西的問題。我順便講兩句,然后你們去看那個書。第一,關于“偷”的概念不要亂下,我們家長很喜歡用偷,家里的東西孩子拿去用,怎么能用偷,頂多說,你不該這樣拿。特別是講“偷錢”,為什么“偷錢”呢?家長偷孩子的錢還少嗎?那個壓歲錢都到哪里去了。在中國,壓歲錢是很多的,結果孩子也不懂得去查賬,也不懂的追究。所以不能用偷這個字來說,這是一個負面的標簽。我們應該跟孩子交流溝通,同時從正面跟他說。三歲以后,我們適當的給孩子一點錢,容許他每個星期用自己的錢給自己買一些自己想買的東西,哪怕是買垃圾食品。為什么?那么一點點錢,買不了太多。你適當的控制是可以的,但是你可以鼓勵他儲蓄。培養他怎么去用錢。不要斤斤計較,不準吃糖,太追求完美的孩子長不大。所以偶爾吃糖可以,偶爾吃點垃圾食品也沒有大問題。那么,換句話說,這種情形,孩子的許多需求可以獲得滿足,我用一句話:讓孩子有路可走,而雙贏。你既然那個路走下去不行,你引導他思考擺出來還有幾條路,然后選擇一條更好的,那不就是雙贏嘛?孩子是很可以被引導的。你用心的話,你會發現最后你的主張變成他認為是他的主張,結果他很高興就去做,為什么會雙贏,就是這么一回事。那么,偷東西也是因為該有的東西你沒法讓他滿足,又沒法讓他理解為什么你不能提供,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我想啊,除了惡作劇之外,有些偷東西也不見得有多嚴重,因為他需要,他沒有。那你要警覺如何讓他該擁有的可以擁有。如果我沒有辦法給他提供,那么,我讓他理解,趁機培養他、發展他的同理心。因為,可以理解他的感受,在這種對話中,常常要用上的技巧是什么呢?你說出他的需求,讓他感覺到你很理解他,這就可以溝通。那么,另外一點呢,這套書是屬于情緒智能方面的教材,所以它有一種非用不可的方法,就是——對話。所以,要采用對話的方式培養孩子學習內在對話。就是自己跟自己對話,那么,養成這種能力之后呢,很多問題他就在這個情形下,他就會去思考,他會選擇最好的表達方式,最好的做法。好,就講到這里。
【孫莉莉】謝謝陳老師!剛才陳老師講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上周周四、周五去參加了一個“學習故事”的培訓,“學習故事”這個概念可能是去年到今年在國內幼教界特別流行的一個詞。是從新西蘭那邊傳過來的。但是對我們做兒童觀察的人來說,學習故事的技術并不難,就是記錄孩子學習的行為,引起我對它的興趣的點是它的基本觀點:“我們都期待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正直、善良、勇敢、有好奇心、主動探究的人。其實這是不對的。”啊,我一聽怎么會,我們認為對的它說不對。它說,“因為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正直、善良、勇敢、有好奇心、主動探究的人。我們要做的只是保持他們的這種狀態就好了。”所以,如果我們的原定觀點是孩子有百般不是,他們現在有各種不對,各種不好,等他們長大了成為“我”,他們就都好了。所以我們就一定把他引到我們的那個模子里。但是其實我們對照這套書回憶一下我們的現狀或者我們的成長過程,其實我們對自己也不那么滿意,我們也有很多不好,就像剛才那位家長說的,我可能看了這套書我才知道為什么我小時候那樣或者我現在這樣。就是,我們不是最對的,孩子不是最錯的,我們不是在做兒童崇拜,我們要堅信我們的孩子天生就具有正直、善良、勇敢、有好奇心、主動探究的品質。我們要做的,是把他們最初的這種本性保持下去,這是我們成人最大的責任。這套書的作者瓊·貝利一直在強調說:我們要對自己負責,我們要教會孩子對自己負責,讓孩子成為一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人。這不僅是瓊·貝利這套書的基本觀點,也是我想作為今天我們討論的結尾。我們堅信孩子是一個正向的,積極主動的個體,他們在不斷地完善自己,成為他們自己最好的樣子,而不是我們預定的某一個樣子。他們會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不是走到我們預定的那個模子才叫負責。如果我們都能從這個角度積極正向地去思考孩子的成長,可能我們就會少去很多的問題和麻煩。就像陳老師講的,用對話的方式,不僅是外在的親子對話,更是激發孩子在閱讀中,在和家長的討論中那種內在的對話,去思考自己的成長過程,對自己負責。那么這套書就盡到它最大的價值了。
最后,剛剛我們已經聊過了讓孩子如何成為更出色的自己,如何進行親子之間的合作和成長。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近期當當童書和禹田文化等眾多出版機構和社會各界正在舉辦親子共讀21天活動,在這里,我也把這個活動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在參與活動期間,通過這21天,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選一套好書,二人親子共讀,三周堅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也培養更加親密的親子關系。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下一篇:孩子粘人、不自信,其實是因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讓孩子的行為更積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