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發(fā)情的黑猩猩與自信心
孩子在學校的群體生活里,難免要面對同儕的輿論壓力與批評,小圈圈的排擠常常令我們的孩子感到為難,但這種挫折其實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母親從小就愿意從細微的地方,給孩子自主的判斷和友愛的心腸,時間久了,孩子可以越來越堅強。
這是暑假,星期天一大早我和丈夫驅(qū)車把Milla 和Nana 送到木柵動物園門口,等著臺灣博物館“我的猩猩朋友研習營”的老師和其他隊友到來,好一起展開今天的趣味自然科學活動。雖然Milla 和Nana 是女生,但從小我把她們當“中性”在養(yǎng)育,所以她們對動物昆蟲等行為研究,也一直是興味盎然的。
我們因為提早到了,還有一點多余的時間,而營隊老師也已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我于是把握住機會,請教這位臺大畢業(yè)后赴美國中央華盛頓大學專攻“黑猩猩和人類交流研究所”的蕭人瑄老師,一些我自己感興趣的生物問題。因為是不期而遇,沒有事先準備,人妻人母的問題也就難免外行而無厘頭了:
?。?jīng)過了這么多年,年邁的珍古德女士目前確實還扎營在非洲,從事黑猩猩的研究嗎?
*在研究黑猩猩的這個專業(yè)領域里,國際上的學術圈中人,是否也都認同或贊許珍古德女士的發(fā)現(xiàn)或理論呢?
?。蛱炷塘撕⒆觽円恍┖谛尚蓮娜祟惪茖W家身上所學到的手語,請問這算不算是一種人類對黑猩猩的“文化入侵”呢?這樣的做法,是否有點違反自然?非洲大地的黑猩猩,其實不需要學會人類的手語吧?
?。垎栠@些學會人類手語溝通方式的黑猩猩,最后有沒有把這套溝通模式帶到牠們的黑猩猩世界里,或教給牠們的下一代呢?
當我請教這些問題的時候,滿臉涂好防曬霜的Milla 和Nana 正甜甜地依偎在我身邊。她們早已習慣媽媽是個最愛發(fā)問的好奇寶寶,蕭老師也很有耐心地以最淺顯的語言,為我這個不期而遇的學生解答,我也很高興自己正好逮住機會,親身示范一種熱忱的求學方式給孩子們看。
“隨時把握機會請教專業(yè)!”是多年來我不斷灌輸給孩子們的重點觀念。除了口頭上的耳提面命,身為母親的我,也必須做給她們看到才是。
蕭老師瞥見我身邊的Milla,問:“她是你的小孩嗎?”
我點點頭。蕭老師于是告訴我在昨天第一天的研習里,Milla 一個課堂上的反應,是怎樣地讓她印象深刻。
動物的行為科學研究,其實是很專業(yè)邏輯的一個架構過程,為了讓孩子們不致感到乏味,蕭老師在昨天的營隊課程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孩子們透過趣味的方式去了解黑猩猩的社會組織(群居性、有首領、多妻制),這游戲需要有人扮演一只發(fā)情的黑猩猩,他必須愿意去和首領交配。
這一群正值小學中高年級的男女生一聽到“發(fā)情”和“交配”這兩個字眼,就忍不住敏感訕笑了,大家你推我擠,露出似懂非懂的曖昧笑容,可就是沒有人愿意去當一只“發(fā)情的黑猩猩”。不管老師怎么真誠呼喚“自愿者”,現(xiàn)場就是空有騷動,而沒有進展。
這時Milla 突然把手高舉起來,表示那由她來扮演這只發(fā)情的黑猩猩吧!僵局因此打破,蕭老師也對這位陌生的小女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說,這件事讓她覺得Milla 真是個很大方的孩子。
無意中透過老師的描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昨天的營隊里,做了一件這般“與眾不同”的事,我內(nèi)心自然感到頗欣喜。欣喜的是,我認為Milla 的做法不僅僅是“大方”,甚且意味著,她敢于擺脫同儕之間的輿論壓力,她選擇做她自己覺得對的事,或是好玩的事。
她知道她扮演發(fā)情黑猩猩去尋找首領交配的時候,為求效果,必須喬裝一些發(fā)情的身體特征,例如一個腫大粉紅的屁股,大多數(shù)的隊友難免會促狹:“哎喲~哎喲~你好那個唷~”可是她還是選擇不受這些“無聊的話”的影響,讓自己盡可能參與這個營隊課程的所有細節(jié)。
因為,她把“學習”的渴望,放在同儕輿論的前面,她聽她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她選擇做她自己。
問她在不在乎同學笑她是一只發(fā)情的黑猩猩呢?
Milla 說:“當然很在乎!可是,盡量不去想就好了,因為我覺得這課很好玩,我喜歡黑猩猩,總要有人去演那只發(fā)情的猩猩,戲才玩得下去。只好隨便人家怎么笑啦!”
我想,這是內(nèi)心有著豐沛自信心的一個投射。她可不是天生就具有這種特質(zhì)的,她曾經(jīng)是一個非常在乎同學評價的孩子。因為我不是一個非常主流教養(yǎng)模式的母親,我偶爾有一些比較不從眾的人生觀點,因此,在帶領孩子們生活時,我的孩子們也必須忍受一些因為行為態(tài)度和同學不一樣所帶來的壓力和訕笑。當媽媽教的東西和外界的主流方式有拉扯、有沖突時,孩子的內(nèi)心也會因此而痛苦、掙扎。
例如,現(xiàn)在的小學生難免會有小圈圈,但我個人極厭惡小圈圈的排他情結,因此,我會一直不厭其煩地對我的孩子們解釋,小圈圈的排擠會造成某位同學的心靈受傷,你們一定要勇于拒絕小圈圈,或甚至破除小圈圈網(wǎng)絡。
于是,我的孩子們經(jīng)常也因此被排擠:“因為你跟我們最討厭的×××講話,所以我們決定全部的人都不跟你好。他那么討人厭,你為什么一定還要跟他玩?”
剛開始Milla 會因此回家哭泣。她想要在媽媽的帶領下,當一個貼心、有正義感的人,她覺得媽媽說的話是對的,她感覺被群體聯(lián)合起來排擠的那些同學,其實并沒有那么糟或那么不好。但是,許多好朋友卻因為她的不從眾而不跟她交好,這實在也是她小小心靈很難承受的。有時放學接到她時,她會噙著淚告訴我這些傷心的事。(哪個孩子不在乎友誼呢?)
我總是告訴Milla:“你一定要勇敢、要做你自己覺得對的事情,不要被人家沒有意義的話牽著你的鼻子走,只有你能決定你要當什么樣的人。明明知道是錯的事,就不要去做。只要你夠好、夠善良,那些朋友最后一定會回頭來找你的?!?/p>
時光會使人鍛煉,智慧會使人堅強。這兩年,Milla 已經(jīng)極少會因為同學的輿論壓力,而感到迷惘或挫折了。她真的長大了,她的自信心足夠使她強壯,同時她也發(fā)現(xiàn),當她越來越堅定立場時,同學們也不再輕易取笑或揶揄她,因為,她的不為所動令同學感到難為情。
于是她交到了很多自由意志下選擇的朋友,她上課永遠勇于發(fā)問(雖然會有同學說你問題太多、你很煩、你連這個都不會),她的穿著打扮也不會隨著同學的批評而受干擾。
我佩服Milla 這么聽媽媽的話,這么慢慢地做,這么在日積月累的小小受傷里,建立起她自己的處世系統(tǒng)。我和Vins 都認為,要抵抗人世間的輿論是很難的,如果孩子從小就能多一點自己的意志和聲音行事,那么在她的青少年時期,也許叛逆的波瀾可以少一點。
我也很慶幸自己是從孩子兩歲半念幼兒園開始參與她們的成長,即使當時工作極端地忙碌,身心承受很大的透支和疲累,仍能堅持與丈夫共同做一對不缺席的父母親。孩子越小越好教,因此,這一路走來,在她們已經(jīng)九歲和十一歲的今天,我們算是養(yǎng)出了一對非??鞓?、善于自處、有自信心的孩子。
親愛的女兒們,謝謝你們聽媽媽說,在體制下,你也許不需要時時搞破壞、做創(chuàng)新,那樣有時候很討人厭、造成組織很多困擾;但是,當你需要大膽站出來做一些事或說一些話的時候,你就是要有這份自信心和膽識!
正因為內(nèi)心盼望著孩子們發(fā)展出這份勇氣,從她們還小的時候,我就一點一滴地帶起。
發(fā)情的黑猩猩,孩子的自信心,不隨波逐流的勇氣。
下一篇:“等待”,孩子必學的東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