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關于“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認字”的老問題,近日在新浪親子頻道引發熱議。幾十位專家、上百位網友撰文發表看法,2453名網友參與調查。
來自健康時報與新浪親子頻道的聯合調查數據顯示,15.5%網友仍然堅信“教孩子認字應該越早越好”;認為“上學前都不教孩子認字”的家長只占8.3%,更多家長(49.0%)模糊地選擇了“不要太早”教孩子認字,或是“無所謂早晚”(占27.2%)。
七成父母對“要不要早教孩子認字”的觀點沒有明確的態度,其實也從一個側面表示出,現在的家長在面對新老育兒觀念的沖擊時,很不自信。既不愿意遵循老一輩的教育方法,但對新的育兒理念又沒有吃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指出,現在物質生活改善了,許多人都以為有條件把孩子教育成一流的孩子,但一流的孩子又沒有別的標準,所以認字就好像成了一個標準,這完全是一個誤區。
孫云曉在新浪親子中心的博客中寫道:“反對讓幼兒過多認字和做題,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因為功利化的教育會把早期教育變成早期摧殘。”
別人都學你不學怎么行
編輯部曾接到一位讀者電話,說自己的孩子只知道吃和玩,不好好學習,而他的小表哥已經能認識80多個字了。讓人驚訝的是,這個焦慮的媽媽口中不愛學習的寶寶竟然只有兩歲半!
這位媽媽讓我們意識到,很多科學育兒的理念對于家長來說還僅僅是一個表面的口號。
在這場由新浪親子中心發起的討論中,記者發現,盡管絕大多數網友傾向于別太早教孩子認字,但搖擺于各種教育理念之間,嘴里說著別太早,一看到別的孩子字認得多,就開始著急,并質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
“孩子上學前,我從不逼迫他認字,可上小學后學習跟不上,別的孩子寫字要二十分鐘,我家孩子要一個小時。孩子每天處在焦慮狀態,怕字寫不好被老師批評,一點沒有自信。”網友的困惑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
記者采訪了一些父母,和網上調查一樣,更多的父母在這一問題上態度曖昧,他們一邊回答“教得太早對孩子的發展其實不好”;一邊又表示“別的孩子都學,你不學,將來會跟不上的”。
家長的動搖是因為不自信
記者電話咨詢了東方愛嬰等5家早教機構,其中只有慧嬰之家有類似于識字的課程,其余四家無一例外地說,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潛能開發最重要。而一般的幼兒園,在孩子小班、中班都不提倡教孩子認字,只有到了大班,有的老師為了能讓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會教孩子認一些字。
教孩子早認字,更多的還是一些家長的自主行為,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這15.5%家長的影響力。因為絕大部分家長在看到別的孩子能認很多字時,心里都會產生動搖。
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的解釋是:家長的動搖是因為不自信。
“如果因為沒有提早教孩子認字,等孩子上學后跟不上文化課,就開始后悔,質疑之前的教育方法……這樣的心態才大錯特錯。因為他不相信孩子是一個人,不相信在桃花落掉的那幾天,他就是一個小綠球。當你不相信這個小果實以后能長成一個鮮美的大桃子,你肯定會不再照顧這顆小果實,不給他施肥澆水,最后這個小綠球就真的長不成大桃子了。其實,只有堅定的相信他以后肯定能長大,你才會不計代價地不斷給他施肥,一直到他成熟。”
自信的父母或許應該像網友“開心媽咪”一樣:“兒子上學前我只是做些情緒引導。上學后兒子雖然在識字方面有些欠缺,但由于我能及時跟老師溝通,掌握孩子的第一手信息,孩子并沒有喪失自信。反而感覺學前的情商引導一點點地在他生活中滲透。”
遺憾的是,中國的年輕父母太缺乏這份自信。
“以前家庭教育都是吃飽飯就行了、上學逼著成績好就行了,現在突然覺醒了,知道孩子像世間萬物一樣有自然的成長規律,如果人為破壞了這個規律,就會遭到無法挽回的損失。可沒有前人做榜樣,他們不敢相信,堅持這樣的教育方法,能否等待一個優秀的孩子成長起來。”李躍兒說。
中國最落后的教育就是嬰幼兒教育
其實,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尤其是拋棄了上一輩傳承的教育方法,去接受一個新的理念,是一定需要學習的。在孫云曉看來,“中國有許多父母缺乏對教育的真正了解。”
孫云曉所在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做過調查,54.6%的中小學生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讀博士。
“這在中國一百年都做不到。”孫云曉感嘆,“一個孩子認字多就是天才嗎?不一定,也可能是畸形發展。只有3%的兒童是超常兒童,我們不能用對待超常兒童的標準去對待普通兒童。”
“中國最落后的教育就是嬰幼兒教育”,孫云曉建議年輕父母們要學習科學知識,也要向實踐學習,努力掌握兒童發展的規律,讓孩子全面發展,慢慢成長。
“家長奮起使自己成長了,孩子的問題馬上就好解決了。就好比為什么不提倡早教認字,只有真正把道理講透了,并看到結果,家長才會遵循、堅持。”李躍兒說,這是實踐的經驗。
下一篇:小小拼圖能拼出孩子大智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03歲的孩子認字有必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