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了解這個階段的幼兒
經歷了一年的成長,幼兒從一歲開始,已具備了很多生存的能力。從寶寶會說話的那一天起,這個小生命就產生了意識。但是,在18個月之前,我們幫助小寶貝這個不成熟個體成長的重點還是在感知覺的訓練,也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本能訓練,以幫助其形成一定的習慣和經驗,為寶寶今后的獨立打下基礎。
在這一時期,還有一個重要的階段性差異正在形成,那就是自我意識的發生。
自我意識的發生一般在18個月左右,以幼兒會開口說“我”為標志。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形成,幼兒將能更大幅度地向獨立的個體靠近,你也會明顯地感覺到,能自由活動的寶寶更接近于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了。這時我們對寶寶進行教育會有真正的回應。所以說,18個月之后的寶寶有接受教育的基礎,我們對這個生命個體的訓練也將由感知覺訓練進化為認知訓練。
18個月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它的來臨,表示了寶寶人生的重要轉折。轉折的好壞,在于18個月之后教育影響施加是否得當;而教育效果的好壞,又取決于教育的物質基礎之一——寶寶大腦的發育程度,而寶寶大腦的發育和全身發育有一定的關聯。所以,在13~18個月這一時期,爸爸媽媽還是要十分關注寶寶的科學喂養。
此時,寶寶在大動作、精細動作、言語、認知能力以及情緒與社會行為方面的平均發展水平如下:
類別 能力
大動作 自己扶欄上下樓,兩步一階梯
精細動作 會模仿畫線(方向不限)
言語 會說10個單詞,會說自己名字
認知能力 搭方積木4塊;認識身體5個部位
情緒與社會行為 會拿板凳讓媽媽坐下;會告訴媽媽自己要大小便
該階段早教重點
滿一歲的寶寶應該會說一些話了,以單詞為主。發展得特別好的寶寶,可能在一歲多的時候會說一些完整的句子。爸爸媽媽在這段時間,一定會特別地注意寶寶的語言能力的發展。
我們知道,語言是進行交流的工具,人作為一個個體,依賴于外在的環境而存在,這種依賴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人從外部獲得信息;二是人向環境反饋信息,反饋信息的能力就是語言的能力。當然,這個語言指的是廣義的語言,就是說手勢、叫喊、哭、笑,都是語言,所以我們說不到一歲的寶寶已經可以和外界發生交流了。但不可否認的是,說話,就是狹義的語言,永遠是語言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盡管我們不能武斷地說寶寶會說話了,才能成功地和外在發生交流,但至少可以認為,寶寶滿一歲,會說話后,與外界交流的能力就發生了一個很大的飛躍。從意識發生的角度來說,這時的寶寶終于找到了一個有效的使意識外化的渠道,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完成了與外界交流的循環。換句話說,以前不會說話的寶寶能想些什么,但還不能成功地使別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那時爸爸媽媽和寶寶的交流是通過猜測來完成的;而寶寶一旦會說話后,也就掌握了表達自己所想的工具,不僅僅能想些什么,而且還能讓別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
這個循環的完成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為,意識外化的完成,是完整意義上的意識功能形成的標志;而是否具有意識功能,是人和動物的重要區別。人正因為有了這個意識功能,才和動物不一樣,才能夠主動地改變環境。會說話,不僅僅是寶寶的已有能力的一個證明,還是其在今后獲得更多能力的一雙翅膀,將帶領寶寶更有效地認識和適應這個世界。
此時,爸爸媽媽在對寶寶的教育上要特別注意些什么呢?前一階段建議家長開始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那么,這個階段,應該開始著手培養寶寶良好的性格。在某種意義上,性格代表著某個人的本質,是一個人在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區別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一個人內在的、本質的、經常性的特點,可謂“性格決定命運 ”。
一歲的小兒,正是頑皮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舉動,而且又沒有完善的是非觀念,這時對寶寶性格培養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習慣的培養上。在教育孩子時,很多時候要多留一點空間,讓寶貝有自由活動和想像的空間,不能管得太緊,要讓孩子自己去玩。但在有的問題上,必須進行約束,哪怕一次也不行。比如吃飯,每次吃飯不能哄,如果鬧,不好好吃飯,就必須給予懲罰,態度堅決。在對待這個年齡的幼兒,大人最糟糕的是對某一件事情的態度經常變化,今天吃飯哄,明天不吃就算了,后天不吃飯又挨打。這樣很容易養成孩子的不良習慣。本階段是學習生活的規范、接受約束的時候,如果寶寶用大嚎、摔東西等作為要挾大人的方式時,這類行為不能遷就。
有原則地對待孩子的行為,不僅僅是一個有效約束孩子行為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的問題,它能使孩子感到爸爸媽媽是可信任的,從而有效地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一個從小就受到正確的約束的孩子在長大后,才有可能有效地進行自我約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篇:寶寶的10個方位認知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小讓孩子學會分享與合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