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人類是否還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充斥著物理學線性邏輯與定義,其實,生命科學才是復雜的、非線性的、多樣化的科學。……生命存在著就存在著,不主張什么,也沒有特定的意義,雖然生物學、生命進化發展理論為很多生命的存在賦予了意義與價值,但那是人類一廂情愿的結果,不是自然之道本身的含義。
……面對未來人類命運的多重可能性,我們如何來思考人類對后代們的教育呢?
孩子生下來就是大自然的精靈,即使是小嬰兒,當你第一次把他抱到草地上時,你會發現他不僅不會害怕,反而還會有種如魚得水的親近感,但當你拋給他一個人造玩具時,從神態到動作,他會謹慎地、懷疑地先觀察,再嘗試著去摸,仿佛眼前的事物對他們來說很陌生;當你把他帶到小溪邊,讓潺潺溪水緩緩流過他的小腳時,他會開心地咯咯笑,但同樣,當你第一次把他帶到水龍頭下沖涼時,他卻是緊緊地攥住你的手,緊張的表情透出一種本能的害怕。
人類是大自然之子,每個孩子從母體中新生也必然攜帶了全部自然的信息,孩子對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感,更重要的是,人的認知也是靠這些蘊含在生命系統中的信息喚醒的。如果不接觸大自然,這些生命的信息和智慧就不會被喚起,人也失去了與大自然親近的能力。同樣是“清風半夜鳴蟬”,為什么有的人感覺煩躁,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有的人卻能從大自然的分享中獲得很大的愉悅呢?
兒童尚未被語言羈絆前,自然在他們的眼中是以自在的方式呈現的,他們知覺中的世界比成年人更加奇妙,更加豐富多彩。
語言縮小了我們對外部事件的知覺,把我們的知覺限制在可表達或可言語化的范圍內。我喜歡用狗“汪汪”的叫聲來說明這個問題,狗有幾千種,叫聲也千差萬別,不同的情景下同一只狗也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可交流的狗叫聲在人類的文化里就只有“汪汪”這個詞。這個詞是通約的,只要你發出“汪汪”的聲音,所以人都知道你在學狗叫。孩子出生的時候并沒有言語,他跟大自然是保持一致的,有著敏銳的知覺和感受力,在學習“汪汪”的語言以后,大量的對非言語化的東西的感覺慢慢地被忽略了。父母努力教導孩子學習話語、交際、競爭、科技時,也逐步地讓孩子遠離了自然。客觀來說,這樣的努力的確為孩子在未來社會的發展帶來諸多先機和好處,但如果引導得過早、太快,有時也會讓孩子冒很大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降低了孩子敏銳的感覺系統,讓孩子的身心失去了自然氣息的滋養,變成一個生理與心理都不飽滿的人。
下一篇:如何開啟兒童智慧之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學說話,父母不要幫倒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