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俗話說“貴人語遲”,但如果自家孩子真到了兩三歲,還是口齒不清,比如總把“羊羊”說成“央央”,把“奶奶”說成“耐耐”,家長不著急才怪。
北京口腔醫院主治醫師程錚告訴記者,對于2—5歲的孩子來說,只要沒有器質性病變或智力問題,家長就不必過分擔心他們口齒不清。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于發音器官及語言系統迅速發育期,控制舌頭、腭部、氣管進行整體運作的能力比較差;再加上幼兒期孩子牙齒沒長全,說話的時候容易漏風,因此發音就不會特別清楚。這種情況,經過反復的教導和訓練,基本都能逐漸得到改善。
此外,也有其他影響因素。比如,家里充斥各種方言,沒有一個通用的“語音標準”,那孩子就很難辨認哪種發音是正確的,因而導致開口說話相對較晚,發音也很難清楚。
程錚說,若想讓孩子學會清楚發音,那么家長首先要做到吐字清晰,不對孩子使用含糊不清的發音。遇到孩子發音清楚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
若孩子超過5歲,仍然口齒不清,家長就需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帶他去醫院口腔科檢查一下。如果“大舌頭”是舌系帶過短造成的,通過一個小手術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是由于聽力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也可以通過早診早治,得以及時矯正。▲
下一篇:謹防小兒智力“厭食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學說話的寶寶特殊關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