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需要真實的父母,而不僅僅是一個榜樣,一位英雄,一名沒有瑕疵,只會笑不會哭的父母。真實的父母將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境況,從而獲得了面對困難、度過情緒低谷的寶貴經驗。
☆真的不必維系“好”父母的形象
曾有不少家長說:“教育的書籍看了許多,也了解了不少現代育兒理念,可還是會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打罵孩子,過后又特別后悔!”類似的感受在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身上體會會更真切——那些養育過程中的艱難時刻。試想一下,當孩子用輕蔑的眼神、上揚的下巴挑釁著自己尊嚴的時候;當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失效的時候,能不能發火竟成了父母糾結的問題。換言之,我們在用壓抑的方式去努力維系著一個“好”父母的形象。
小賢的媽媽對此更是苦惱。孩子在校反復出現的偷竊和撒謊行為,令到媽媽三天兩頭要被老師召見。每次被老師訓完話,自己心里都憋了一肚子火。也曾打罵過孩子,可孩子是越打越皮。媽媽覺得必須得換一種方式了,她轉為努力維系孩子的自尊心。媽媽想,既然孩子在校已經受批評了,自己再指責他,豈不讓孩子更自暴自棄?自此,媽媽強烈地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斷告誡自己要“好好的跟孩子說話的”。可無論媽媽怎么努力,小賢依舊狀況頻出。
在小賢的印象中,媽媽既是那個通情達理、溫柔賢惠的好媽媽,也是那個暴跳如雷,情緒失控的壞媽媽。媽媽以對立的形象存留在了孩子的記憶中。真實嗎?真實。但,這并非真實的全景。對于媽媽而言,那份失望、沮喪和無力也是需要被展現的。
☆教導孩子活成一個真實的人
小賢的媽媽是位單親母親,在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兩夫妻就分居了。為了給孩子維系一個完整的家庭假象,媽媽從不正面回答小賢的疑問:“為什么爸爸總不回來吃飯?” “為什么爸爸不在家里睡覺?”
“爸爸忙”是媽媽使用頻率最高的理由。媽媽的眼淚只有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流淌,她有意無意就會對小賢說:“當感到不開心的時候就去做其他的事情,要想辦法讓自己盡快開心起來。”正是這些“盡快”讓小賢無法靜下來去思考和消化那些困難的情緒,他急切地需要從這些情緒中抽離出來,或回避、否認。換言之,他缺乏對自己情緒加工、處理的能力。
當小賢在學校遇到挫折的時候,尤其是人際方面出現困擾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偷竊行為。偷竊所帶來的刺激感往往能讓人獲得短暫的愉悅,它以極端的方式取締了焦躁不安的難耐。換言之,偷竊行為使得小賢成功回避了挫敗感,這是一種替代性獲益。它迅速滿足了小賢內心的渴望,扭轉了挫敗感帶來的低自尊。然而遺憾的是,這樣的短暫愉悅又再度激起擔心真相暴露的焦慮,不得不用謊言去繼續維系。至此,小賢不得不動用過多的資源去保持這種平衡。他無法進入到一種自然而然、放松自在的狀態。他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在個人能力發展、學業成就上。小賢的謊言不正像媽媽在用托辭來維護婚姻破裂的舉動嗎?
《三字經》曰:“子不教,父之過。”身為父母,除了教給孩子知識、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如何活成一個真實的人。孩子需要學會認識情緒、辨識情緒,并且從父母的身上看到他們是如何面對困難、處理矛盾、熬過一個又一個艱難時刻。共同生活的目的就在于對這些時刻能彼此分享和討論。
☆用真實的力量去感染孩子
假若小賢的媽媽直接地告訴孩子目前的婚姻狀況,說說自己在面對老師時的羞愧和無力。甚至可以談談對孩子、對婚姻、甚至對自己的失望……這些話題的目的不是期望孩子去分擔,而只是呈現一個人真實的處境。孩子獲得的將是對父母更立體的認識,對生活更多的感悟。它存在于榮耀與卑微、愉悅與傷心、掌控與失控之間,是在理想化和現實之間更廣闊的空間里。
孩子必須從父母的身上獲得這些經驗。而父母真實的態度恰恰表達了對自身的接納,對情感豐富性的認同。父母用“真實”示范了如何對親密的人保持坦誠,如何勇敢地說出心里話。這當中更核心的則是對關系的信任。
最終,孩子能漸漸明白情感是無需隱瞞和刻意回避的。就像小賢無需在媽媽面前裝做對爸爸若無其事,他是可以表達對爸爸的失望和不滿,也可以保有對父愛的渴望和占有的,不是嗎?這是一個趨于整合的狀態,而不是非好即壞的對立。
真實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為豐富的。做一個真實的父母,讓孩子感受到力量,體會到豐富,才能完善自己,充沛自己!
下一篇:你在羞辱孩子為什么卻不讓孩子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聽聽孩子說 為什么要頂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