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超級育兒師蘭海來到北京梧桐家。這一天是觀察日。
來給蘭海開門的正是梧桐:“是誰來了啊?”
蘭海微笑著跟梧桐打招呼:“你好,我是育兒師蘭海。我們倆認識一下,好不好?”
來了個陌生人,她就是媽媽請來管理我的超級育兒師嗎?小梧桐有一點點害怕。他一溜煙兒躲到了爸爸給他買的兒童電動汽車的下面。電動汽車很大,他經常開著它在家里橫沖直撞。早上因為媽媽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一氣之下把電動汽車掀翻了。這會兒,他正好可以躲在汽車和地板之間的小空間里。
媽媽追了過來:“你躲在那兒干嗎,快出來!”
梧桐不理睬媽媽。這個超級育兒師好像沒有那么可怕,笑瞇瞇的,還挺和氣。他趴在電動汽車下面,偷偷地觀察著育兒師蘭海。
發脾氣的梧桐
超級育兒師蘭海的觀察也開始了。說實話,這個家著實讓她吃了一驚。到處都是亂放的東西:玩具東一個,西一個,被子居然攤在地上。
媽媽好不容易把梧桐從汽車下面勸出來,他又躺在了地上攤開的被子上,翻過來,滾過去,就是不起來。
梧桐媽很沒面子,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然而,這才只是開始。
梧桐想吃奶片。他抓起一盒,躺在被子上,準備吃。媽媽沒讓吃,梧桐瞬間就爆發了。
“我就要吃奶片!”梧桐哭鬧,“我不要這被子了!”他把被子拎起來用力扔在一邊。還不解氣,怎么辦?梧桐看見了墻角的桌子,桌子比他還重呢!梧桐才不管,他跑過去,一點一點把桌子放倒!
梧桐還是很生氣。他蹲在地上,左看右看,看家里還有什么可以破壞的。
媽媽跑過來抓住了梧桐:“趕緊起來!” “就不起來!”梧桐又躺到了地上。氣急敗壞的媽媽用力拉起梧桐:“你起不起來?”“就不起來!”梧桐用力掙脫媽媽。“你到底想干什么?”“我想睡覺!”梧桐大喊。反正我就是不聽你的話,我就要跟你對著干,看你能把我怎么樣。
憤怒的媽媽把梧桐拖到鋪著地墊的游戲區,“好,你就在這兒睡吧。”
梧桐根本不想睡覺,他抱住了媽媽的腿。媽媽用力甩開梧桐,冷冰冰地說:“滾一邊去!”
梧桐又撲了上來,被媽媽甩開。梧桐再撲,媽媽再甩開。夾雜著哭聲和尖叫,家里亂作一團。
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情緒,梧桐就選擇了破壞一切和對抗媽媽來發泄。混亂,混亂,混亂。這是育兒師蘭海此刻最深的感受。
發脾氣的奶奶
梧桐沒完沒了地折騰,媽媽耐著性子收拾被梧桐弄亂的一切。她走到哪里,梧桐就跟到哪里,要么躺著,要么抱著媽媽的腿,提出各種古怪的要求。媽媽不知道梧桐到底想要干什么。
“出去!干嗎呢你們?”隨著咣當的開門聲,梧桐的奶奶憤怒地沖了出來。從蘭海一進屋,她就關注著屋子里的全部動向。她不理解,兒媳請蘭海來家里干什么。難道就是為了看孫子是怎么不聽話的嗎?這是在幫助孩子嗎?
奶奶想轟走蘭海,保護自己的孫子。“你到底想干什么啊?孩子玩,你也看見了!孩子鬧,你也看見了!你還想干什么,有完沒完?”
育兒師蘭海能理解奶奶的憤怒。奶奶希望梧桐能展現出聽話、乖巧的一面。可是從蘭海進門的一刻開始,梧桐就一直在折騰。蘭海想跟奶奶解釋,這是觀察日,她需要以旁觀者的身份充分了解梧桐和這個家庭的情況,找到梧桐脾氣大的真正原因,然后才會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可是,冷若冰霜的奶奶拒絕跟她進行交談。
局面僵住了,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火藥味兒。
“媽媽,奶奶怎么這么冷冰冰的啊?”梧桐停止了折騰。他覺得奶奶對這個笑瞇瞇的育兒師這么說話可不太好。
梧桐媽媽很生氣,婆婆這時候跳出來橫加指責,破壞育兒師蘭海的觀察,這不是搗亂嗎?她冷冷地對婆婆說:“您要是嫌這兒亂,就上大哥家住幾天去!”
梧桐跑到奶奶身邊,拉著奶奶的手,說:“奶奶,我一聽你們吵,就不開心。”
奶奶一邊應著梧桐,一邊繼續跟蘭海嚷嚷:“啥都看了,你說你還想干什么?”
“奶奶,奶奶,你別說了。媽媽都不說了。”梧桐舉著兩個小玩具,在奶奶面前晃著,逗奶奶開心。
當大人們發生爭吵時,梧桐展現了他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一面。他敏感、膽小,討好每一個人,他希望氣氛能有所緩和。
育兒師蘭海從梧桐媽媽那里知道,奶奶平時經常這么發脾氣,跟媽媽爭吵。梧桐都能看到。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梧桐能學習什么?他又在模仿著什么?
置身事外的爸爸
抗拒超級育兒師蘭海到來的不只是奶奶一個人,還有梧桐爸爸。
有了上午不愉快的事情,梧桐下午很安靜。
四點半,梧桐坐在沙發上用iPad玩汽車游戲,他玩得很專注。媽媽在收拾屋子。轉眼五點半了。梧桐玩了一個小時電子游戲,媽媽也沒有要求他停下來。這么小的孩子,玩這么長時間的電子游戲,對梧桐的視力發展和身體發育都是不利的。
偶爾,媽媽會坐在梧桐的身邊,看他玩一會兒。這其中,兩個人也沒有任何交流。
梧桐爸爸下班了。正在玩玩具的梧桐看到爸爸回來,立刻放下手里的玩具,撲到了爸爸懷里。
蘭海微笑著跟梧桐爸爸介紹自己:“你好,我是育兒師蘭海。”
梧桐爸爸冷冷地回答:“你要觀察這孩子,跟他媽聊去,他媽在家。”
蘭海依舊笑著:“你看你一回來,孩子就跑你身上去了。”
梧桐爸爸:“那可不嘛,他是我兒子。”
“對啊,所以我……”
梧桐爸爸生硬地打斷蘭海的話:“他媽在家,你直接去跟他媽聊就完了,好嗎?”說完,他頭也不回地進了另一間屋子。
育兒師蘭海尷尬地站在那里。如果說奶奶的抗拒是她能預料的,那么爸爸的抗拒真的是蘭海沒有想到的。她感到壓力重重,觀察和輔導還能不能順利進行下去,一切都是未知數。
梧桐媽媽的心情更加復雜。她堅持請育兒師蘭海來幫助梧桐,卻沒有預料到丈夫和婆婆會讓她如此難堪。
屋子里冷冷的,每個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奶奶在做飯,梧桐在看電視,爸爸在餐桌邊抽煙。
梧桐媽媽走到梧桐爸爸身邊,故作平靜地說:“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跟人家說出來。”
梧桐爸爸很不耐煩:“我沒什么想法。這孩子不就是那天說的脾氣大嗎,沒別的。”
“孩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管。”
梧桐爸爸提高了聲音:“是兩個人管。可你跟我聊,有什么用。你跟育兒師聊去。”
夫妻倆的簡短對話不歡而散,屋子里重新回歸冰冷的寂靜。
蘭海感覺,梧桐爸爸在這個家庭里,不像一個主人,他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冷眼看著一切,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他在用自己冷淡的態度,抗拒著育兒師蘭海的到來。
爸爸用下一個許諾緩解梧桐的哭鬧
尷尬的觀察還在繼續。
梧桐正在看動畫片,媽媽讓他把積木先收拾好。梧桐賴著不去,媽媽只好關了電視。梧桐的大脾氣一下子就爆發了!
他把桌上的東西全部扔到地上,又跺腳又拍桌子:“你給我打開!我就要看汽車總動員!”
“梧桐,把積木收拾好了再看!”媽媽抓住他的手,不讓他破壞東西。他用力推開媽媽,沖到電視前,打開電視開關。怎么是大人的節目?汽車總動員哪兒去了?梧桐順手拿起iPad使勁地敲擊電視,“破電視!破電視!”
媽媽拽住他,“梧桐,不鬧了。咱們玩別的去。”
“不要!我就要看電視!”梧桐哭喊著,又踢又打,滿地亂滾。梧桐爸爸被兒子的哭聲擾得心煩,坐在餐桌邊悶頭抽煙。
哭鬧也不能讓媽媽改變主意,梧桐跑到了爸爸懷里繼續哭鬧。
爸爸說:“你找我干什么?”
“媽媽不給我看電視!我要吃羊肉串!”
爸爸說:“行,吃羊肉串可以。不許哭了,先把東西收拾好!”
爸爸這招挺靈,梧桐終于停止了哭鬧。爸爸認為,梧桐沒什么問題,他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管理好梧桐。
可是育兒師蘭海不這么認為。爸爸總是用下一個許諾來緩解梧桐當前的哭鬧。他的目的只是不讓梧桐哭鬧,而不是告訴梧桐,究竟怎樣做是正確的。這其實是一種逃避——對當前問題的逃避。當沒有許諾能吸引梧桐時,梧桐又會怎么樣呢?
一天的觀察終于接近尾聲了,梧桐開始了睡前的加餐。那是媽媽為他沖好的一瓶奶。育兒師蘭海吃了一驚,四歲的梧桐竟然還在用奶瓶喝奶!一瓶奶,梧桐喝了很長時間。他邊玩邊喝,站著,躺著,桌前,沙發上,終于在奶奶的臥室里喝完了奶。
喝完奶之后,梧桐依然沒有消停。他又爬上了餐桌。餐桌上有很多瓶瓶罐罐,媽媽怕他不小心碰到,硬把他抱了下來。梧桐掙扎著,哭鬧又開始了。
他掙脫了媽媽,靈活地順著凳子又爬上了餐桌。“你現在要不下來,我就把凳子給你撤了!”媽媽威脅他。
“我現在就不下去!”得逞后梧桐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細心的蘭海發現,梧桐剛開始哭鬧時,他是真的很生氣。但僅僅幾秒鐘之后,梧桐的哭鬧沒有了,轉而是微笑。其實,梧桐這是在用自己的壞脾氣控制周圍所有的事情啊!
觀察日就在這樣的混亂中結束了。明天等待育兒師蘭海的,又將是怎樣的局面呢?
◆打人、砸東西、吼叫,是什么讓這個四歲的孩子用這些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獨處,是梧桐自己的游戲方式。這個家庭成員之間沒有交流,就像四個獨立的個體拼湊而成的組合。
◆孩子的獨處能做什么?除了玩具,電視和電子游戲顯然能給梧桐帶來最大的樂趣和內心滿足。
◆吵鬧是這個家庭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梧桐在慢慢學習用“激烈”來表達,用“暴躁”來面對拒絕。
◆改變孩子需要從父母的轉變開始,只有父母的進步才能讓環境產生變化,才有可能帶來孩子的改變。
離開梧桐家回到住地,心事重重的蘭海接到梧桐爸爸的電話,說他明早七點十五分必須離開家,他只能給蘭海十五分鐘的時間召開家庭會議。這個電話更像是一個委婉的拒絕。
奶奶上午的發怒,爸爸現在的拒絕,蘭海意識到她的輔導隨時可能被中斷。短短的十五分鐘,她能扭轉局面嗎?
想到頂著一切壓力試圖有所改變的媽媽,蘭海給自己鼓了鼓勁兒,盡管很難,她必須奮力一搏。
十五分鐘的家庭會議,也許是育兒師蘭海跟這個家庭的最后一次對話,也許是這個家庭轉變的開始。
十五分鐘,爸爸和奶奶的態度扭轉了
早上6:45,育兒師蘭海就來到了梧桐家。空氣完全凝固,媽媽表情冷漠,爸爸抽煙看著電視,奶奶虎視眈眈地守在一邊。盡管蘭海準備了幾種談話方案,眼前的狀況還是讓她始料不及。
家庭會議如約開始。蘭海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真誠地跟家長進行溝通。
“首先我要說的是,梧桐是在這個年齡段里面我見過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和想象力都非常非常好的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家庭里面的每一個人都不知道梧桐心里想要什么。”
她的話讓爸爸一愣。他原本以為,育兒師蘭海無非是想批評自己的兒子有多調皮,家長有多么不會管教。他沒有想到,蘭海竟然說出了梧桐這么多優點,給梧桐這么高的評價。而這些優點是他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也許并不了解自己的兒子。蘭海的話的確很有道理,他并不知道梧桐心里到底想要什么。
他不再看電視,將注意力集中到育兒師蘭海的談話上來。
“你們一方面縱容他,滿足他的需要。但是另一方面,你們并不知道小朋友心里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覺得梧桐特別需要的是溝通和陪伴。”
爸爸媽媽都點頭,的確是這樣,天天跟梧桐在一起,可是并沒有跟他一起玩,就像蘭海說的:“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就只是在一起而已。”
“坦白地說,你們的家給我最深的兩個印象,一個是混亂,一個是冰冷。我沒有感受到溫暖。而這是一個四歲的孩子最需要的,他特別特別需要的。你們看,當大人們爭吵起來時,梧桐多么膽小,他討好每一個大人,他怕爭吵時的冰冷感受。他渴望的是溫暖,而你們卻沒有給他創造這樣的環境。”
蘭海的話,讓媽媽和奶奶非常愧疚。
“我覺得爸爸內心非常非常愛梧桐,也特別想為梧桐做點什么。”梧桐爸爸若有所思地點頭。蘭海說對了。雖然自己平日里很忙,以至很少搭理梧桐,但是自己真的很愛他,很寵他。梧桐調皮搗蛋也舍不得罵他一句,結果把這孩子慣得脾氣有點大了。
“梧桐現在還小,他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他通過哭鬧讓你們去滿足他的欲望。如果他長大后,作為成年人的他心理需要沒有被滿足的時候,他會用什么樣的方式獲得滿足?”
這個問題讓爸爸媽媽陷入了深思。是啊,梧桐現在才四歲,我們還能夠用強制性的方式來管教他,可十年以后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為了幫助梧桐,我們需要一塊兒帶著梧桐做一些方法上的練習。”蘭海看著梧桐爸爸,“你愿意配合我嗎?”
梧桐爸爸肯定地回答:“可以。為孩子可以。”
十五分鐘到了。梧桐爸爸主動說,他可以晚走一會兒,他要和育兒師蘭海一起制定家庭規則。不知什么時候,奶奶也悄悄出門了。她出去給蘭海買來了早餐,并且誠懇地為昨天的沖突道歉。
超級育兒師蘭海用真誠的溝通打動了一家人。而她,也終于感受到了來自這個家的溫暖。
本文由接力出版社授權摘自《超級育兒師》
下一篇:5類媽媽“養出”叛逆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八大方法,應該“pass”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