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4. 秋燥咳嗽
秋季氣候干燥多風,而寶貝的呼吸道很稚嫩,受到刺激后易使病菌乘虛而入,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秋燥咳嗽,表現出口干、咽部發癢、干咳無痰等癥狀。咳嗽一般在入睡及早上醒來時較厲害,白天較輕。雖然寶貝并不一定發燒,但卻常會持續十多天不見不好轉。
處理法:
* 給寶貝服用一些中成藥物,如小兒咽扁沖劑、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金果飲等,以解除咽喉不適。如果寶貝咳嗽經久不愈或發熱,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防發展為肺炎。
* 讓寶貝多飲白開水或淡茶、豆漿等飲料,多吃胡蘿卜、西紅柿、豆腐、銀耳、梨、蓮藕、蜂蜜、香蕉等食物,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緩解秋燥不適。
* 采取飲食療法。取雪梨1只,洗凈去核后加入川貝2克,冰糖1塊,然后上籠隔水蒸20分鐘左右制成冰糖川貝雪梨湯,給寶貝喝水吃梨。梨性寒味甘,川貝可清肺、潤燥、止咳,加在一起制成冰糖川貝雪梨湯可潤肺止咳,滋陰清熱,適合秋燥咳嗽的寶貝食用。
5. 反復呼吸道感染
有些寶貝隔幾天就傷風感冒了,一年到頭總生病,特別是冬春季節更容易發病。病情嚴重時,會發展為支氣管炎甚至肺炎,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
處理法:
* 先要去醫院查清反復感染的原因。寶貝如果缺乏鋅、鐵、鈣及維生素A等營養素,就會反復呼吸道感染。如果是缺乏某種營養素引起,馬上進行補充。
* 如果寶貝是由于抗病能力差引起,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增強免疫的中西藥物。取生黃克50克、防風10克、白求20克加水服用后,可以幫助體內增強免疫力。
* 做一些增強抵抗力的藥膳,如取糯米200克、山藥50克、蓮子50克、大棗10枚一同煮粥,服用后具有健脾應氣之功效。
6.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發疹性傳染病,大多發生在夏秋季節,3歲以下的寶貝患病居多,經常會在托兒所或幼兒園發生集體流行。之所以稱其為“手足口病”,是由于發病后在手、足皮膚及口腔黏膜上會出現類似水痘樣的皰疹。
寶貝在發病前1-2周,通常有與手足口病患兒的接觸史。大多表現出突然發燒,體溫多在38℃以上,伴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發熱同時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內出現皰疹,破潰后形成潰瘍,很疼痛,以致于患兒流涎不止、煩躁不安、不停哭鬧、拒絕進食。繼而,在患兒的手心、腳心及臀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皰疹。皰疹較硬,大小不一,里面含有渾濁液體,周圍繞以紅暈。不過,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情較輕的疾病,大約一周左右就會恢復,一般沒有嚴重并發癥。只要護理得當,皰疹也不會在皮膚上留下色素或疤痕。
處理法:
* 除了發燒時進行退熱之外,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中成藥,如板藍根沖劑、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等。可把西瓜霜涂于口腔潰瘍處,每天2-3次。嚴重影響患兒進食或睡眠時,最好到醫院輸液治療。
* 采取中醫推拿治療,取小天心穴(位于手掌大小魚際交接的凹陷處),用手指揉動30-50次,可清熱疏風;取內勞宮穴(位于手掌心正中)用手指做3分鐘環性推動,用力要輕些,僅在皮膚表皮推動并不帶動深層組織,具有清熱除燥之功效。
* 采取飲食治療,取西瓜翠100克及山藥50克,與200克薏米一起煮成粥給患兒食用。
編輯:趙京文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膳食纖維預防小兒闌尾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秋冬注意小兒哮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