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可愛的寶寶這幾天乳食不香,口臭,大便酸臭或大便秘結,手足心熱,舌苔很厚,甚至出現發熱,嘔吐。年輕的爸爸媽媽為此非常著急,孩子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
據河北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耿少怡介紹,這種情況的發生是由于在喂養幼兒時,過食肥甘厚味,生冷煎炸之品,或暴飲暴食,小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經常吃的過飽,增加小兒脾胃負擔,脾運失司,導致乳食停滯不消,中醫學稱之為“食積”或“積滯”。
那么,患了“積滯”怎么辦?調整飲食是關鍵,應適當減少食物的總量,節制零食,避免吃巧克力,花生米等脂肪過多的食品,選擇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腐,新鮮蔬菜,魚,蛋,小米粥等。
耿少怡說,中醫對食積的治療有很好的療效。中醫將食積分為虛實兩大類辨證施治。凡病程比較短,腹脹拒揉按,哭鬧不安,或伴有低熱者,多屬實證,治療以消食導滯為主,食積較重,大便秘結者,可選用枳實導滯丸。
小兒食積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在治療用藥上不可濫用“補品”或“攻伐”之法。耿少怡提醒,年輕的父母在喂養寶寶時應做到“乳貴有時,時貴有節”,若乳食無度,釀成食積,積久不消,損傷脾胃,日久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導致身高、體質、智能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所以年輕的父母應細心觀察孩子的飲食,二便及睡眠情況,及早發現問題,用中藥調治,把一些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本報記者趙強 實習生李冰)
下一篇:預防癲癇應從4方面入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虛弱引起便秘的食療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