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走”,這是對嬰兒時期運動行為發育規律的粗略概括。但有些家長發現,寶寶都過了一歲,還不會站、不會走,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孩子是“腦癱兒”。神經外科專家稱,近年來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中國有500萬以上的腦癱患兒。究其原因,產前因素是主導,特別是高齡孕婦的多胞胎常常是腦癱的常見病因。
高齡妊娠、多胞胎
是腦癱兒的高危因素
腦癱顧名思義,未發育成熟的大腦受到損害或損傷,造成了中樞性運動調節紊亂,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記者在解放軍廣州458醫院了解到,該院神經外科就收治了不少2-15歲的腦癱患兒。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唐運林稱,來就診的患兒中,約有2/3為痙攣性腦癱,典型的癥狀是痙攣、肌張力過高,導致不能很好走路,踮腳尖、兩腳跟不能著地,兩腿不能分開俗稱“剪刀步”,手抓東西不牢,患兒甚至不能抬頭、翻身、爬行等。
腦癱的病因相當復雜,以往通常認為,分娩時造成胎兒缺氧是導致新生兒腦癱的首位因素,但近年的研究發現,高齡妊娠、多胞胎、感染等產前因素才是腦癱的主要原因。唐運林說,在他們收治的腦癱患兒中,患兒母親多是超過35歲才懷孕的,且有一部分有先兆流產,妊娠過程需要保胎,不料孩子出生后才發現不正常。
專家還強調,多胎妊娠的早產及低體重兒出生率明顯高于單胎兒,這種情況發生腦癱的幾率也較高,而其并發顱內出血、黃疸等,是進一步加重腦部損傷的常見原因。所以,很多時候會遇到一對雙胞胎,一個正常,另一個卻是腦癱兒。
此外,孕期感染也是引起胎兒神經發育異常的常見原因,比如弓形蟲、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等都可損害胎兒腦神經而導致新生兒腦癱。
寶寶一歲后不會走路
家長須留意
從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特點看,腦癱患兒發現及干預得越早,治療效果越佳。唐運林說,小兒3歲以內是大腦發育最快和可塑性最好的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能夠早期發現和治療腦癱,其結果截然不同。他提醒,若懷孕過程中不順利,或有難產、早產、新生兒窒息等情況,更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一旦發現小兒表現不正常,比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打挺易驚,少動或過多地亂動,吃奶無力,經常嗆吐奶,哭聲微弱等,應及時到醫院神經外科做全面檢查。
如能對腦癱做出正確的早期診斷,并盡早地給予合理的治療和綜合的康復措施,是有可能使部分腦癱患兒基本康復的。
治療新知
神經干細胞移植
腦癱是醫學界的一個大難題,藥物、康復、手術三位一體的治療手段對于損傷程度相對較輕的神經細胞有一定效果,但對于已經完全損傷的神經細胞,治療效果則有限。因為神經元在損傷后不可再生,從而嚴重影響神經功能。因此腦癱兒常常治療之后仍表現為運動功能傷殘,且多數伴發有智力低下及語言功能障礙。
唐運林主任介紹,目前他們運用“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癱患兒,其有效率達到69.7%,治療后的患兒有的能站立,有的邁開了腳步。
受訪專家/解放軍廣州458醫院(原廣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唐運林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吳燕玲
下一篇:小兒夏季傷風感冒的護理要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常與同伴接觸可增強免疫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