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夏秋季天氣持續高溫多雨,蚊、蠅、細菌生長速度較快,是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身為家長的你,可能會關心什么時候發燒要考慮寶寶感染登革熱?被家里的蚊子叮咬之后是不是就要擔心有登革熱的可能性?感染登革熱會有什么癥狀?萬一感染之后要如何治療?會有什么并發癥?有什么可以預防的方法嗎?希望經過下面的介紹能讓家長有些認識。
認識篇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蚊蟲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高熱、皮疹、肌肉及骨關節劇烈酸痛,顏面及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部皮膚潮紅、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等癥狀為主要特征。該病好發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因此,必須引起警惕,做好預防工作。目前,尚沒有治療登革熱的特效藥物,所以,預防是防治登革熱的關鍵措施。
登革熱病毒,此病毒依血清抗原性分為1、2、3、4型,均具感染致病力,傳播此病毒的兩種病媒蚊的分布及習性又是如何呢?
埃及斑蚊
它們生長在熱帶地區,雌蚊習慣在白天時間咬人吸血,以早上9~10時及下午4~5時為高峰,它們相當城市化,任何可供儲水的人工容器,不論人們原本是用來喝的、洗澡的或者雨水可蓄積之處皆可繁殖,這些容器可以是花瓶、花盆底盤、冰箱底盤、水桶、陶瓷、水泥槽、廢輪胎等等。
白紋伊蚊
主要生長在熱帶地區,包括平地及低海拔的山區。白線斑蚊除了前述如埃及斑蚊所喜好的人工容器外,尚包括天然容器,如:樹洞、竹筒皆可,雌蚊一樣習于白天時間咬人吸血,順帶一提的是,平時晚上擾人清夢的是熱帶家蚊,它們是夜行性的蚊蟲,日間大多停于室內特別是臥室陰暗處,雌蚊咬人吸血主要是在夜間,特別在午夜前一小時為其高峰,所以家長特別要小心的是“白天咬人的蚊子”。
傳染方式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伊蚊,主要為白紋伊蚊(花腳蚊、暗刺蚊),通過吸食人血進行傳播。登革熱的傳播途徑:伊蚊→叮帶登革熱病毒者→病毒在蚊體內復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隨蚊唾液進入健康人體→發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發病年齡最小28天,最大90歲。一家可同時發病。兒童最易感染,病死率高,是重點保護人群。
流行方式
伊蚊喜歡在清潔小積水中產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積水容器都可成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盤、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蓮缸;野外中的竹筒、樹洞、石臼、舊輪胎、水塘等。
伊蚊有2個活動高峰,日出前后1~2小時,日落前2~3小時。人在孳生場所周圍活動,很快便吸引伊蚊前來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體內大量復制、長期保存,在32℃左右時,伊蚊吸帶毒血后十天即開始有傳播能力,傳染性最長可達174天。人被1~2只攜帶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發病。
感染癥狀
感染登革熱會有什么癥狀?叮咬之后潛伏期可以是1~7天,其癥狀因為病人的年紀或者病人的免疫系統的成熟狀態而不同。
典型的登革熱癥狀大致可分3期:
1.初熱期
患者大多數起病突然,體溫可在24小時內升到40℃,伴畏寒、劇烈頭痛、全身骨痛和肌肉關節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顏面、眼結膜常顯著充血,頸及上胸部皮膚潮紅,呈醉酒面容,持續2~3天。
2.緩解期
患者癥狀減輕,體溫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疹期
皮疹于發病后2~5天出現,初見于掌心、腳底、軀干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見于面部,多有癢感,壓之褪色;皮疹持續3~4天,已退的體溫在本期可再度出現,全身癥狀又隨之加重,重癥患者有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傾向,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出血性登革熱
以上所提到的癥狀是一般型登革熱所造成的,此外有一種所謂危險性較高的“出血性登革熱”,患者初期會有類似登革熱的癥狀產生,之后發生類似四肢冰冷、盜汗、躁動不安或腹痛的情況,通常患者在額頭及四肢會有出血點甚至瘀青的情況,患者看起來會有點喘,心跳也會有加快的情形,送至醫院檢查時常發現有血小板數目每微升小于十萬、血細胞容積比大于百分之二十或者是血清白蛋白低下的情況。
治療篇
治療措施
一旦確認感染登革熱時,醫生會依感染類型不同,給予不同的治療措施。
預后良好
關于登革熱所造成的并發癥部分,患兒可能會因為感染而造成脫水、發燒或者是熱痙攣的情況,基本上,只要病童看起來精神、活動力、飲食狀況尚可,不要有前述提及出血性登革熱的情況,預后大都是良好。
多休息、補充水分
一般性的登革熱若沒有產生類似出血性登革熱的并發癥時,會建議在發燒這段時間好好臥床休息且補充水分,可使用退燒藥或輕微止痛藥幫助病人減輕發燒或者疼痛,若住院觀察時,醫療人員還會給予點滴注射以充分供應水分和電解質。
如果不幸有家人患了登革熱該注意什么呢?首先是患者要多休息并補充水分,且要了解生病期間若被病媒蚊叮咬會把疾病再傳播出去,所以在生病期間臥床要掛蚊帳及等待燒退,同時,醫師在診療病人發現有疑似登革熱癥狀之病例時,應先行報告衛生單位并抽血作檢驗,以便采行緊急防治措施
出血性登革熱須住院治療
出血性登革熱必須住院治療,此時病人會需要頻繁的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的監測,同時,適當水分的給予、出血傾向的控制及血壓的維持是住院病人治療上的重點。
預防篇
蚊子是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預防登革熱關鍵在于滅蚊,消滅傳播媒介。重點在于消滅蚊孳生地,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預防登革熱最簡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花斑蚊喜歡在小面積的積水上產卵,如室內盆罐、花瓶、廚房及浴室的積水里,室外的坑洼、樹穴、樹洞、竹筒和葉腋等積水處,都是它繁衍孳生的優良環境。翻盆倒罐,填平坑洼、樹洞,鏟除雜草和疏通下水道是消滅蚊子、預防登革熱等傳染病的根本辦法。
6方法消滅蚊子
1.居家防蚊。全面清理室內外環境,清除雜物和衛生死角,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學殺蟲劑滯留噴灑、空間噴灑、熏蒸和煙熏等消滅成蚊。房屋裝設紗窗、紗門以阻絕蚊子進入屋內,睡覺時可掛蚊帳避免蚊子叮咬,外出時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祼露部位可涂抹防蚊液,同時清理住家環境使病媒蚊無從孳生。生病期間,避免蚊蟲叮咬
2.藥物殺蚊。外環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類藥物和敵敵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類氣霧劑,驅除蚊子。
3.用蚊香驅蚊。具體的使用方法為:睡前1~2小時將門窗緊閉,點燃蚊香,待進入室內睡覺時再將門窗打開,以保持空氣流通。
4.氣味驅蚊。在室內點燃幾塊橘皮,它的青煙就會使蚊子倉皇逃竄;在身上或枕頭灑些香水,有較好的驅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兩三盒揭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蚊子就會“聞而生畏”,遠而避之。
5.服藥驅蚊。蚊子害怕維生素B的氣味,人服了維生素后,維生素B的氣味會隨汗液分泌到皮膚,蚊子一聞到這種氣味就會“逃之夭夭”。
6.光源驅蚊。用一張橘紅色的玻璃紙(或綢布)套在40瓦以上的電燈泡上,使燈變成橘紅色,蚊子也會“見光而逃”。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夏秋之間,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個人或家庭、鄰居有疑似病人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知識鏈接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技術,它可以讓單份疫苗預防全部4種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病毒導致登革熱出血熱、休克和腦炎。這四種登革熱病毒相互之間的差異太大,以至于人們在接種了針對一種登革熱病毒的疫苗之后,還是可能被其他類型的病毒感染。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可以預防全部4種登革熱的疫苗。
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的John Dong和同事開發出了一種技術,可以生產出預防全部4種登革熱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他們制成了一對合成疫苗,每一種都含有來自4種登革熱病毒中2種病毒的基因。這些疫苗在小鼠體內成功地模仿了登革熱的自然感染,立刻誘導產生了針對所有4種病毒的免疫應答。該研究發表在了2月份出版的《臨床和疫苗免疫學》雜志上。文/詹仁隆 兒科主治醫師 (媽媽寶寶)
下一篇:小孩發燒 家長別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土茯苓馬齒莧粥 治小兒夏季腸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