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夏季是各種外傷頻發的季節。7月15日,東方今報記者走訪鄭州市各大醫院急診急救科發現,每天接診的外傷兒童數量比平時翻了兩三番。兒童受傷后,如何第一時間反應和處理非常關鍵,因此,如何包扎傷口,如何正確止血是此次“暑期安全課堂”的重要內容。35名孩子和家長認真聽專家的講解,觀摩完示范后都說受益匪淺。
◎傷口愈合期 小心手抓引起感染
“手上、胳膊上、腿上磕碰出傷口對于調皮的孩子們來說是常事,如果傷口不大的話,就不需要包扎吧。”很多家長詢問。
對此,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特勤大隊主任燕重遠主任介紹,要分情況而定。如果皮膚破損程度不大,只是小的擦傷、裂傷或輕度的燒燙傷,可以直接暴露傷口;如果受傷部位在顏面部,一般也應直接暴露傷口。如果孩子受傷的是手掌、腳部等易摩擦的部位,或傷口較深,而小孩又比較好動,家長沒有太多時間照顧的話,建議用消毒紗布包扎傷口。
有些孩子在傷口愈合后期會出現搔癢,于是忍不住去抓傷口,結果引起傷口出血或造成傷口延遲愈合,甚至繼發傷口感染而出現較明顯的疤痕形成。除了勤換敷料、及時清除痂皮外,也可以用外用消毒水如酒精、碘伏涂擦傷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搔癢。
◎急救課堂 傷口不同 處理方法不同
燕重遠主任介紹,兒童常見的皮膚損傷主要有擦傷、割傷、裂傷、刺傷、砸傷、擠傷和燒燙傷等,根據不同的皮膚破損部位和程度,應采取的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擦傷
擦傷只是表皮受傷,傷勢一般比較輕微。對于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伏、酒精涂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后涂上抗菌軟膏,或暴露,或用干凈的消毒紗布包扎好,小的創口也可貼上創可貼。如果擦傷面積大、傷口上沾有污物,則必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如果沒有生理鹽水,可用清水沖洗干凈傷口,然后用碘伏涂抹傷口及周圍組織,再涂上抗菌軟膏。
裂傷
小的裂傷,如果無明顯出血,傷口干凈,可以外涂碘伏,然后用消毒紗布包扎或貼上創可貼。至于有明顯出血的大的裂傷、割傷或是臉上的傷口,按上述方法初步處理后還應及時到醫院外科門診就診,盡早進行清創縫合,以減少感染發生的機會。
砸傷或擠傷
如果孩子被重物砸傷或擠傷后,只出現輕度的皮膚紅腫疼痛,并無皮膚破損,可先觀察,暫時不需處理。如果砸傷后出現皮膚破損,可按擦傷進行處理;如果出現皮膚淤紫、破裂甚至疼痛劇烈等重度砸傷和擠傷,則建議盡快到醫院就診。
刺傷
孩子被細長的玻璃片、針、釘子、刺刀、木刺等所刺后留下的傷口一般較小且較深。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因此應盡早到醫院處理。
送孩子去醫院前,父母可先做一些簡單的處理。如果沒有刺傷物,可以首先擠壓傷口,讓它流出一些血液,再外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然后外涂碘伏。如果仍有殘留的刺傷物,可以用消毒后或火燒后的鑷子取出,再按上述方法處理傷口。□東方今報記者 董彩紅 通訊員 封寧/文
下一篇:小心秋季寶寶腹瀉傳給爸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反復氣管炎要查食物過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