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逍遙即將滿六個月,媽媽身上的刀疤依然是粗粗的一條,偶爾會有些微微的疼。一直想寫這個題目,囤到了2011,終于在這么冷的一天用受凍的手哆哆嗦嗦碼字了,希望給準媽媽們有益的參考。
一、下地走路
白鳥生逍遙是在一場混亂中隨便決定的日子,滿39周的第一天,7月7日。因為之前住院時的醫生當天下午要休假回老家,再加上孕晚期等得心焦發慌。一咬牙一閉眼,剖吧。住院前一天看小巫的《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描寫剖腹產后下地走路的艱難,也為自己將要面對這一點做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可是真正面對,再多的心理準備也沒用。
先痛苦并驕傲一下:因為各種原因,剖完沒背麻藥包,咬牙挨過了艱難的第一天。住的雙人病房,鄰床是通過網絡認識的朋友,比我早一天順產。住院頭幾天,順產的媽媽和家人說起來倍自豪,可誰讓咱是剖的呢,只有咬牙忍痛。
因為傷口和宮縮的疼痛,7月8日上午護士來拔掉導尿管時,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要下地走路上廁所了,怎么辦!那一刻,一忍再忍之后終于來了。懷著上刑場的心,開始第一次下床走路的壯舉:手上打著吊針,老公和媽媽一起幫忙,把病床搖到合適的角度,用胳膊肘借力坐起來。然后緩緩挪動身子讓腿垂下來腳能著地,老公再來扶助。
艱難,腳剛碰到地就感覺忍不住的痛,咬牙堅持,深吸口氣,以上刀山下火海的決心堅決地踏下去,一定能站住。身子弓成蝦米,雙腳站穩后再稍微直點起來。恩,站住了走動就好些。溜一圈回來,上床躺著依然是難題。挪到床邊,緩緩坐下,用胳膊肘的力讓整個背部靠著搖起的病床,再把床慢慢搖下。
一來一回,等躺回去后發現插著吊針的手背上鼓起了小包……最平常的起床、下床、上床,對于肚子上劃了長長一道傷口的新媽媽們來說,如此艱難。以至于躺著不想起來,起來不想躺回。媽媽看著我這么艱難的下床上床,心疼地連說:剖的更遭罪啊。就如順產的痛一樣,這種痛,痛過才知道。如果準媽媽們有足夠的信心決心順產,千萬別來受這道罪。
二、何時下奶
孩子平安降生后,何時下奶是媽媽和家人最關注的。一般認為,剖腹產比順產下奶慢一些,大多數剖腹產是孩子還沒發動就擇日進行了。小巫的書里對第三天下奶專門有一篇,當時小巫特自豪來著。不過白鳥要再小小地驕傲下:一出手術室就有奶水讓逍遙吸了。所以這一點,于我而言,不是難題。
可能跟每個人體質有關,順產不一定下奶快。我住院一周,旁邊兩個順產的奶水都比我晚,比我少。剖腹產也不一定下奶晚。不管有沒有奶,等到出了手術室就把孩子抱在身邊來吸奶,這是促進乳汁分泌的最好方法。
三、艱難哺乳
剖腹產媽媽開始幾天只能平躺著,因為傷口的疼痛連側躺都有困難,而剛出生的寶寶,還不大會吸奶,所以開始幾天的吸奶也是浩大的工程。需要在媽媽肩下、腰后用抱枕之類墊起合適的高度,在寶貝身下也墊起合適的高度。媽媽再用手臂把寶貝攏到胸前,才能順利吸到乳汁。
回想起來,剛開始幾天的喂奶簡直是一場混戰,又顧大、又顧小、又擔心乳房擋著小鼻孔影響娃的呼吸。幾乎每次喂奶都要找護士幫忙,因為護士比親人手更狠,扯住乳頭讓娃吸,彈娃手心腳心不讓娃睡去吸奶,如果自己人下不了這手哈。
因為喂奶姿勢的不正確,在和寶貝的磨合中乳頭都皴裂出血,不過這些疼痛,真的可以忽略不計。自我感覺還是蠻能忍痛的,兩邊都出血結痂了我一哼都沒哼過,隔壁一個1985年的順產媽媽,喂奶時叫得跟生孩子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嘿。
現在回憶,早就忘記了當初具體的疼痛,尤其是面對越長越可愛的逍遙。不過正因為剖腹產,整個月子里都習慣了躺著喂,對于夜間哺乳來說,這是大大的方便。
文/微笑白鳥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n/donghuanqiu
微笑白鳥
本書編輯之一,新浪育兒博客熱點評論員,百萬博主。畢業于師范大學,現在高校從事教育管理工作。
早前混跡于某論壇,被評選為“十大魅力女網友”,網友評語:“一個優秀的女生,給人的感覺是上進、自信、從容、淡定,對生命的體驗與感悟十分豐富細膩。有時陽光燦爛有時多愁善感。觀點獨特,真摯,善解人意。”
后在新浪寫博,兒子逍遙大俠出世后,用滿滿的愛記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交流育兒路上的困惑心得,育兒文章曾在《時尚育兒》、《親子》、《今日消費報》等雜志報紙刊發,并被收入《與孩子共享成長——80位名人寫給子女的信》一書。 熱愛兒童文學,心懷童真與夢想,愿和兒子一起成長!
下一篇:當順產遇上“淘氣”寶寶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寶寶到底需多久的時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