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據了解,目前我國早產發生率約為5%-10%,每年約有200萬名早產兒出生,而廣州地區早產率也高達7%。由于早產兒并發癥較多,常見的腦癱、失明、智力障礙、慢性肺病等,給家長及社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因此,產科專家呼吁,孕婦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存在早產風險,或出現腹痛、陰道流血等先兆早產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早產門診就診,進行評估和早產監測,盡早預防和治療,將早產風險降至最低。
有早產跡象,
應及時進行監測
雖然全世界的早產專家一直致力于早產的防治,但是早產的發生率并未見明顯下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主任劉慧姝說,歸根結底在于對早產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以致早產不能精確地診斷和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
劉慧姝指出,任何一位孕婦都有可能發生早產,只是一些高危因素增加了妊娠37周前發生早產的幾率。在臨床上,早產可分為壓力性早產、子宮張力性早產、宮頸機能不全性(宮頸內口松弛)早產以及感染性早產等。其中,壓力性早產是最常見的一種早產類型,比如孕婦學習、生活、工作緊張、熬夜、抽煙(每日吸煙大于等于10支)、酗酒等,這些看似平常生活習慣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易致早產。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降低早產措施的五大措施之一就是勸誡孕婦戒煙(包括二手煙)。
另外,如果過去存在流產、早產病史或妊娠出現羊水過多、多胎妊娠等應及時就診并咨詢相關早產風險,及時防治。
年齡過大過小,體重偏重偏輕都是早產的風險因素。劉慧姝說,未滿20歲或大于35歲的孕婦早產率明顯增高,尤其是小于20歲者早產發生率是20-34歲組的11倍。再比如,多胎妊娠(雙胎或者三胞胎等)或者接受輔助生殖技術而妊娠者也是早產的高危因素。有研究顯示,雙胎妊娠的早產發生率超過50%,而相比單胎妊娠其發生率僅為10%。
醫源性早產是另一重要問題。比如孕婦在懷孕期間合并其他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病、心臟病等都會增加早產的風險,因而也要在懷孕期間正規地治療這些疾病。
劉慧姝指出,如果孕婦存在早產風險,或出現腹痛、陰道流血等先兆早產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早產門診就診,進行評估和早產監測。目前,在醫院常用的早產監測方法有B超宮頸長度檢測、胎兒纖連蛋白原試驗檢測等。依據評估狀況,必要時給予宮縮抑制劑及胎兒促胎肺成熟治療。
預防早產,
孕婦的生活守則
劉慧姝強調,對于孕婦來說,需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戒抽煙,妊娠早期的行為改變可以降低早產的發生率。
1、不要刺激腹部或使腹部緊張。
2、隨時觀察健康狀況。盡早治療容易引起早產的疾病,像甲狀腺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
3、避免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和激烈運動。多吃富含維生素E或維生素K的食物。防治子宮過敏和預防尿道感染,還應充分攝取水分。
4、堅持定期產檢。及時發現問題,比如陰道感染、性病等。
5、注意調節,盡量不使體重突然增加。在整個孕期,體重增加的量應控制在25斤左右,盡量不使體重每周超過500克。
6、盡量避免夫妻生活的刺激,尤其是妊娠8個月后。
7、一旦出現早產跡象就不能再做運動。
知多D
早產,懷孕滿28周而不足37周的出生的嬰兒,早產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楊金英 周密
受訪專家/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主任 劉慧姝
下一篇:孕婦看見腹中寶寶的超聲影像,心理有何影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7月胎兒各器官基本發育完善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