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由于環境污染等各種復雜的原因,近幾年胎兒在腹中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大多數胎兒的父母都認為是醫院沒有檢查清楚。但專家指出,上述想法并不科學。因為常規產檢只能確認“此時此刻”胎兒的狀況,不能確保胎兒長期安全。因此,大多數的時候,媽媽才是能夠時時刻刻監護胎兒的人。專家指出,在懷孕28周以后,孕婦應每天早中晚抽1小時時間密切留意胎兒胎動次數,一旦胎動次數比平常正常次數少一半,應馬上到醫院檢查。
案例:胎動停止,準媽媽都不知
“我前兩天還覺得動呢。”近日,已懷孕8個月的陳女士(化名)到醫院進行常規產檢時說。但醫生在聽胎心時卻發現,陳女士腹中的胎兒已經沒有了胎心,即已經胎死腹中。聽到診斷結果,陳女士無法相信,當場哭了起來。專家通過B超檢查發現陳女士腹中胎兒的顱骨已經變形,“至少有4~5天沒有胎心了,非常可惜。”
專家:近年腹中猝死案例增多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傅靜指出,近兩年以來,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胎兒在腹中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且多發生在35歲以上的大齡產婦身上。
一般孕婦都了解,在懷孕過程中,胎兒會發出各種“求救信號”,諸如孕婦陰道出血、胎動減少、莫名的劇烈腹痛等。但傅靜醫生指出,在種種胎兒求救危險信號中,最常見卻也最容易被孕婦們,尤其是忙碌都市女白領忽略的是“胎動減少”。有不少孕婦到門診做常規產檢被醫生問到胎動如何時,往往是“蒙查查”回答:“不知道,只知道在動。”
醫生介紹,常規的產檢檢查一般包括量血壓、體重,聽胎心、B超等,但產檢只能確認“此時此刻”胎兒的狀況,不能確保胎兒長期安全。因此,大多數的時候,媽媽才是能夠時時刻刻監護胎兒的人。
建議:胎動少一半,馬上去醫院
傅醫生介紹,到孕晚期(懷孕28周)之后,胎兒的胎動才呈現規律性,平均每小時胎動應大于3次,胎心頻率在110~160次/分。但由于大部分都市白領在懷孕時還忙于工作,往往不能連續監測胎兒胎動。醫生建議,每天的早上、中午、晚上各安排1個小時留心胎動,一有胎動,就在醫院提供的監護表或者自制表格上記下。
傅醫生強調,一旦發現胎動減少一半,就要立即回院做檢查。不過,胎兒有一定的睡眠周期,短時間內(30分鐘左右)沒有胎動不用過度緊張,可繼續監測觀察。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買一個微型的胎心聽診器,自己監測胎心。
及時到醫院檢查可以為胎兒爭取時間。廣東藥學院新天生殖醫院產科主治醫師逯艷玲指出,宮內缺氧會導致胎兒“動作減少”,但從減少到停止有一個過程,只要孕婦及時到醫院,就能為胎兒“爭取時間”。
下一篇:吸煙影響胎兒中樞神經 導致高頻率嘴部運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婦常摸肚子易致臍帶繞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