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后,如何處理接種后的不良反應?
打防疫針后,由于機體受到疫苗的刺激,一般都要出現某些反應。這些反應有些是正常的,如卡介苗接種后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等變化,但也可能因為技術問題或孩子本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從而出現異常反應。此時,該怎么辦呢?
先說卡介苗接種。臨床資料顯示,卡介苗接種后較為常見的合并癥是化膿性淋巴結炎,發生率約為0.5%~4%,多與卡介苗菌種、劑量、孩子年齡、接種途徑及接種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關。如果發炎的淋巴結腫大不超過1厘米,屬于正常反應,不必處理。如果腫大超過1厘米,且發生軟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做局部抽膿。如果局部已經破潰流膿,可撒上異煙肼粉,再用消毒紗布包扎,同時口服異煙肼,劑量按每天每公斤體重8~10毫克計算,療程約1~3個月。切忌用不衛生的方法擠壓或隨便切開排膿。
再說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后常常出現發熱與局部反應,約有2%~6%的小兒接種后發熱達到39℃或以上,5%~10%打針局部明顯紅腫或疼痛,持續48小時以上。個別嚴重者還會出現驚厥或神經系統癥狀(此類孩子以后復種不可再用百白破三聯疫苗,應改用白破二聯針,因為神經系統反應通常由百日咳菌苗所引起),出現高熱者可服退燒藥,出現驚厥及神經系統癥狀者應及時就醫。
至于麻疹疫苗接種,一般很少出現嚴重反應,約有5%~15%的孩子在接種6天后開始發高燒,持續可達5天以上,最好請醫生處理。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為何不要常注射球蛋白免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嬰兒易患缺鐵性貧血免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