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夏天的到來,高溫潮濕環境下,細菌繁殖加快,病毒開始活躍。病從口入,無處不在的病菌帶來了腹瀉病高峰,成人況且如此,對于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寶寶來說更容易中招。腹瀉總是伴隨成長,父母管理孩子健康時,切勿關心則亂,最好先簡單判斷癥狀后再求醫。
判斷嬰幼兒寶寶腹瀉輕重,是否需要用藥醫治,不能單憑大便次數增多,還要看大便量是否增加和大便性質是否改變。我們常見的腹瀉癥狀籠統而言分為兩類,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腹瀉時寶寶僅是排便次數增多,大便依然是成形的,一般而言無須用藥處理。一些生理性腹瀉的寶寶在出生后不久就排泄出黃綠色稀便,大便次數也多,但精神很好,沒有嘔吐,食欲始終很好,體重呈現逐日增加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長,添加輔食后腹瀉也會自然消失,這類生理性腹瀉的小兒,家長可以不必擔憂。
還有一類腹瀉是由細菌、病毒或霉菌引起的,稱為“病理性腹瀉”。患有這種腹瀉的嬰幼兒多數有發熱癥狀,糞便有異臭味,含有粘液或膿血,如不及時治療,腹瀉癥狀則會持續加重,嚴重可導致脫水休克。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腹瀉又各有其特點,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但在5~8月份發病率最高,多數小兒開始時不發熱,很少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轉為重型后出現發熱、嘔吐劇烈,大便次數頻繁,很快出現脫水,大便以蛋花湯樣為主,含有粘液,有腥臭味。病毒引起的腹瀉多發生在8~11月份,常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大便為白色米湯樣或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但無腥臭味。霉菌引起的腹瀉大便為黃色稀薄或綠色,多泡沫,有粘液,呈豆腐渣樣,平時體弱、營養不良或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小兒,容易發生。出現以上病理癥狀時,寶寶就需及時送往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通訊員 錢瑩 現代快報記者 呂珂
■指導專家:邱玉芳主任醫師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下一篇:小兒腹瀉的四大食療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了解小兒腦癱“一二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