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在寶寶“親密接觸”陽光和春風的同時,也要注意防病。尤其是流感、麻疹、病毒性腦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以及各種奶癬、濕疹的發生。專家提醒,只要家長注意家庭防護,對無病寶寶能起到防病作用,而有病寶寶也能早日康復。
6個月至3歲最易“中招”
最近,我國香港地區部分學校出現流感疫情。不少媽媽擔心,自己的寶寶感冒了,會不會也是流感?甚至還有媽媽擔心:孩子上托兒所、幼兒園容易交叉感染,為了預防起見,還是不去的好。
其實,來自本市43家流感監測點醫療機構的最新結果顯示,近期本市流感人數未見明顯增加。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流感散發病例均未超過去年同期。因此,市民不必擔心。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此外,5歲至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也是流感的高發年齡組,其感染率可在50%以上。流感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炎癥、咳嗽、咽痛等,因咳嗽、打噴嚏和粘液一同飛散在空氣中,侵入別人的鼻腔、咽喉,其傳播力強,潛伏期一般在一至三天。部分流感患兒還可表現出急性喉炎、氣管、支氣管炎等癥狀,小兒流感還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流感病毒可侵犯上呼吸道引起中耳炎、鼻竇炎、腮腺炎等,侵犯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而流感還可并發腦炎,誘發支氣管哮喘、心肌炎等。[p5]
注射疫苗有效預防流感
對于流感的預防和居家護理,兒童醫學中心門辦主任岳孟源提醒,首先注射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兒童是流感疫苗的主要接種對象,最好在流行季節到來之前的1個月接種。3歲以上的兒童只需接種一次,3歲以下則需接種2次。除了注射疫苗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還可多加關注。具體包括:增強兒童體質鍛煉,增加營養;注意個人衛生,居室內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避免帶兒童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及時治療、隔離流感患兒。尤其是在流感發病前3天內傳染性最強,注意消毒措施。對于病人用過的餐具、用具、衣物等,健康人都不要隨便使用,要用開水煮沸消毒(水開后煮15分鐘)。不能用開水煮的物品,可放到室外曬曬,利用陽光殺死病毒,以免把病傳給別人。
冬春兩季為麻疹多發季
最近,寶寶滿臉都是紅色的小疹子,原來竟是“染”上了麻疹。每年冬春兩季,麻疹多在此時發病。麻疹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在發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內,麻疹患者的眼結膜分泌物、鼻、咽、氣管的分泌物中,都帶有病毒。麻疹患者在發病前10至12天(潛伏期)有麻疹接觸史,接受主動或被動免疫者,潛伏期可延長至21天至28天。
典型的麻疹可分四期,在前驅期(3至4日)里,有發熱、咳嗽、噴嚏、眼結合膜炎等,持續2至3日即可消失;在出疹期(3至5日)里,出疹的順序依次是由耳后、發際、頭面部,自上而下蔓延,次日延至胸、腹、背和四肢,最后可達到手掌和足底,一般在2至5日內出齊。初發時顏色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紅色,少數病例還可呈現出血性皮疹。此時往往熱度很高,可達40度上下,還有咳嗽、輕度腹瀉、嗜睡,甚至抽搐等。一般2至3周內癥狀消失,結束恢復期。除了這些癥狀外,麻疹還會伴有常見的并發癥,包括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喉炎、腦炎、腸炎、口腔炎、中耳炎、角膜炎等。
未患過麻疹者應接種疫苗
兒童醫學中心感染科主任周云芳提醒,在麻疹流行期間,應盡量少帶兒童到公共場所或人口密集的地方活動,以避免感染。對于未患過麻疹的孩子,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對于年幼、體弱患病的易感兒童,在接觸麻疹病人后5日內,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可防止發病。
對于麻疹患兒的家庭護理,要注意室內保持空氣流通;每天用溫開水清潔眼、鼻、口腔;適當保暖,但不宜過熱,以免出汗過多或導致高熱、抽搐。[p13]
發熱、顱內壓增高等要小心
發熱、頭痛、嘔吐、腹瀉、食欲減退,別小看這些上呼吸道癥狀和消化道癥狀,接踵而來的還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比如:患兒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表現出淡漠、遲鈍、煩躁、嗜睡等意識障礙,嚴重的患兒還可能出現昏迷、顱內壓增高等,小心這些可能都是病毒性腦膜炎的典型癥狀!
因為兒童免疫系統和血腦屏障發育尚未成熟,所以,病毒性腦炎好發于兒童。由于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根據病情輕重不等,輕者可自行緩解,但危重者呈急進性過程,可能導致死亡或留下后遺癥。
下一篇:小兒腹痛的對癥治療方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腹痛的11種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