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gè)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0-1歲 > 常見疾病

常見疾病

嬰幼兒腹瀉的中醫(yī)治療

分類: 常見疾病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fā)布 : 08-07

閱讀 :396

  秋天來了,嬰幼兒腹泄又將迎來高發(fā)期。該病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道病毒而造成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的一個(gè)綜合癥。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樣為特征。屬中醫(yī)學(xué)“腹泄”、“泄瀉”范疇。

  食療預(yù)防 

  未病先防,做好病前調(diào)養(yǎng)護(hù)理與衛(wèi)生十分重要。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黨參(或人參)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常常食之,可防小兒腹泄。

  2、山藥扁豆糕:山藥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鮮扁豆50克、紅棗肉(切碎)500克、陳皮絲3克,共和勻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胃虛弱者最宜。

  中醫(yī)論治防變 

  1、傷食型:初宜導(dǎo)滯通下,給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繼健脾止瀉,給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濕熱型:宜葛根芩連湯加減。若焦躁不寧,欲化火內(nèi)陷,加用石決明、天麻、鉤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若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參、五味子、附子等;若見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dòng),欲致慢脾風(fēng),宜加人參、肉桂、附子等,或加固真湯。 

  3、虛寒型:當(dāng)用錢乙六味白術(shù)散或益黃散,酌加補(bǔ)骨脂、益智仁、吳茱萸或枳術(shù)丸。

  食療防變 

  此法主要適用年齡稍大的幼兒和輕型腹泄。

  1、萊菔粥:萊菔子(炒)研末,與米同煮粥。適用于傷食型腹泄。 

  2、薏米粥:生薏米、白米(薏米的1/3量),先將薏米煮爛,后入白米煮粥。適用于濕熱型腹泄。

  3、山藥粥:山藥與糯米共煮粥。適用于虛寒型腹泄。

  單驗(yàn)方

  1、山楂炭、炮姜炭共研細(xì)末,每次1克,溫開水調(diào)服,每日3次。

  2、石榴皮9克,水煎加紅糖內(nèi)服,每日3次。適用于久瀉不止。

  3、大蒜帶皮在火上燒熟,剝?nèi)テぃ瑩v成泥狀,摻少許白糖加水服,每日2~3個(gè)蒜頭。

  4、吳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共研末。每次用1.5克,以陳醋或植物油調(diào)和成糊狀,敷于臍部,外以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用于傷食型、虛寒型腹泄。

  針炙推拿療法 

  1、先針足三里,后針氣海。腹泄不止,加刺止瀉穴(關(guān)元上5分)。亦可用艾條懸灸神闕10分鐘。嘔吐者,加針內(nèi)關(guān)。

  2、捏脊療法:患兒俯臥,醫(yī)生以兩手拇指、食指頂住病兒皮膚,自長強(qiáng)穴(尾骨部)沿脊柱至大椎穴(平肩處)提拿皮肉,中間不要脫手,連捏3遍,每日1次。對脾胃虛弱,久瀉不愈的患兒療效較好。

  本報(bào)見習(xí)記者 張晉君/攝

下一篇:寶寶最易被忽略的窒息危險(xiǎn)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鵝口瘡禍起奶瓶消毒不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保靖县| 隆昌县| 顺义区| 新源县| 唐海县| 离岛区| 玛纳斯县| 麟游县| 杨浦区| 宜良县| 育儿| 儋州市| 博爱县| 巴林左旗| 平顺县| 连州市| 武陟县| 中牟县| 黔东| 仙居县| 桃园县| 广河县| 泾川县| 宣武区| 开化县| 观塘区| 延边| 昭平县| 三亚市| 宣化县| 鄄城县| 台中县| 县级市| 安岳县| 泊头市| 滦南县| 无锡市| 阿鲁科尔沁旗| 贺兰县|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