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你問一個老人或者一個女人的年齡,對方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讓你猜,那么,這個人的實際年齡一定是比看上去的大,他一定是顯得年輕,他說出年齡時,你一定會驚嘆!他內心里其實就在等著你的這聲驚嘆,因為在之前無數次類似的情形中,他已經獲得過無數這樣的驚嘆,從中享受到無數的滿足和喜悅。
他對結果是胸有成竹的,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將自己置于被人評說的境地。越是心虛的人,越是怕被人猜,更不會去引導這個話題,“回避”是他們最常用的法寶。
自信才會表現積極。
自卑會影響一個人在公眾面前的態度,影響他和群體的關系。孩子對有些活動表現出冷漠,不愿參與,不一定是因為不感興趣,而是因為自卑,是一種自我保護,怕表現不好而逃避參與,就以“我不感興趣”作為借口,其潛臺詞可能是“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我只是不想做而已”。
某些人嘲笑一切,是為了使自己處于某種心理優勢,而之所以需要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優越,是因為實際上缺乏優勢,所以對陷入劣勢有深深的憂慮和恐懼。不自信的人是難于和藹寬容的,喜歡給別人治病的人,自己就是病人。有些孩子與環境沖突很大,難于與人相處,其根源也在于自卑。
所以,要讓孩子有參與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鼓勵。要讓孩子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贊美。但只有語言上的鼓動和贊美是不行的,說再多“你真棒”,如果他感覺不到自己確實很棒,也沒有用。只有自己確確實實很棒,才會有真正的自信。這就需要家長去發現孩子,還要實實在在地幫助他取得進步,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成功中建立自信,最終從一個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從憤世嫉俗者,變為一個豁達寬容的人。
下一篇:妙招化解孩子心中的小委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為什么愿意呆在角落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