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006年4月30日
意志的特點
兩位老師順利地回到北京。
周三,瑞典人Mimim來訪,她說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是華德福的地方,都是同樣的氣氛和環境,她在我們幼兒園的感受,就同她在瑞典華德福幼兒園的感受一樣。Mimim鼓勵我們要有自信,國外的華德福老師來幫忙很好,但我們也應該相信自己,畢竟這是在中國,我們必須面臨中國的文化和現實。
周四晚上,美國來的Dav和他的妻子,邀請我共進晚餐。他們十分關注華德福教育在中國的發展。Dav從事華德福教育事業已經36年了,他說華德福讓他感到學無止境。學校不給老師硬性的條條框框,老師必須根據自己班級孩子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孩子每天在變化,老師的教學要適應孩子的變化,并且還得考慮到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每次見到以前教過的學生,他心里都有一種深深的滿足,當年的學生已經成長為健康、獨立、全面發展的人。離開美國前一個月,他寄給我一些華德福書籍和光盤,作為送給我們的禮物??上]有收到。
從這個月開始,我們聘請了一位保育員胡春梅,很高興她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
成都華德福幼兒園園長張俐老師給我打來電話,對于誰先拿到的玩具誰先玩提出不同的看法,她說在華德福教育中沒有這條規則,的確我是從蒙式教育中搬來的。開始兩個孩子爭搶玩具,我不知道該怎么辦,讓他們一起玩吧,只有一根棍子怎么一起玩?聽說了蒙式這條規則后,覺得很有道理,就照搬了。張俐說這么做會強化孩子的自我意識,最好老師能夠把搶玩具的孩子吸引開來,比如“老師這里有塊布,我們可以把它變成河流,在上面劃船”,或“你可以和××商量是否可以”。老師不要口頭強調遵守規則,華德福的特色是教育要通達孩子的身體,而不能只停留在大腦中。
盧安克在我們幼兒園住了五天。利用這個機會,我請他幫忙把院子里遮陽的架子挪到沙坑上面。7日他為我們老師講解了華德福教育對于意志的看法,這是我學習華德福教育以來,一直沒有弄清楚的地方。下面的內容,來自盧安克的講座,經過他的校對和同意,我轉錄如下:
思考是有意識的,但意志是無意識的,和思考相反。意志的行動不經過思考,意志直接發生在肌肉里,并不是在大腦里。思考才發生在大腦里。意志是行動,行動本身是無意識的,比如把手臂抬起來的過程,肌肉、骨頭、消耗營養等變化是無意識的。肌肉從環境中的精神獲得力量。在四肢動的時候,這個精神先進入肌肉,然后再進入頭腦讓我們認識到自己所進行的動作。
生活中第一次做某件事情很難,隨著重復次數的增多,變得越來越容易。重復做某件事情提高意志,所以覺得越來越容易。叫小孩第一次做某件事情很難,重復多次后,就容易。
有兩種重復,有意識的重復和無意識的重復。比如我每天想著要喂兔子,因為我知道如果忘記的話,兔子會挨餓。我有任務感,有必要每天去做。記住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可以培養意志力。如果說有意識的重復能培養意志,這種有意識,不是說小孩理解為什么要做,而是說小孩清楚地知道他必須每天去做。理解和意識還是有區別。另外,每天養成的習慣屬于無意識的做,比如穿衣、刷牙。通過無意識的重復可以培養情感,比如老師做,孩子無意識地跟著模仿。
中國古代有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到山里拜一位武林高手為師。師傅每天讓他把一個水缸里的水運到另一個水缸里。年輕人很崇拜師傅,師傅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墒莾赡赀^去了,眼見師傅一直在教別人學習武功,卻沒有教他,終于有一天,他忍無可忍,向師傅發火,無意中把手打到缸中的水面,突然水缸就爆炸了,這時他才明白原來師傅教他武功了。不知道為什么做一件事情,卻堅持去做,這樣培養的意志力就很厲害。
意志是四肢的行動,所以我們不可能通過說話或理解來培養意志。唯一的培養方法是行動。如果老師說要做某件事情,或要求孩子做,就必須做到,否則會削弱孩子的意志。如果老師不能保證他的學生做到,最好就別說。
如今,電子媒體、各種刺激也在影響、破壞意志。太多的選擇也影響意志。一個意志薄弱的人,繼續發展下去,先是精神上癱瘓,后導致身體上的癱瘓。載有信息的電磁波對發揮意志的器官產生影響,如四肢、新陳代謝系統、子宮、血液。給予孩子太多的信息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因為太多的信息和選擇讓人一會兒追求這,一會兒追求那,沒有穩定和堅持,使人變得無力和癱瘓。電視和電腦都會影響意志的發揮。
意志的特點是:
1.富有創造性。
2.與想象形成對比,想象活躍時,意志薄弱;意志強大時,想象薄弱。
3.意志處于睡眠狀態,不清醒,與認識形成對比。如一個人喝酒后,頭腦不清醒,干活更有力氣。當一個人苦思冥想時,他的行動能力就弱。
4.和意志有關的身體器官是肌肉、血液、新陳代謝系統等,它們都處于睡眠狀態。
5.意志靠同感。同感和反感,有時可以理解為吸引和排斥,有時可以理解為主觀化和客觀化。一個人發揮對所做事情的同感,就有力量去做。如果對所做的事情反感,就會停止下來。作為老師需要有這兩種力量。反感,使得老師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認識孩子。同感,使得老師和孩子一起做事情,也是融為一體的力量。老師要把反感轉化為對孩子的認識,把同感轉化為一起做事的動力。
6.意志富有活力,它不斷想變得精神化。想象力是死的,它不斷想變成物質化。死的是清醒的,如果讓想象力和思考接受創造的因素,想象力就不是那么死。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行動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給孩子戴“小偷”的帽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