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德國人的耳濡目染下,以及學校教育的養成中,我們一家三口每回要出去旅行前,也學會了做計劃。
我們會巨細靡遺地想辦法,把大致想要走的行程定好,每個點要多少時間、中間的交通要怎么銜接、旅館之間的移動路線等等,都在出發前全部搞定。在小K還小的時候,我會在網絡上找出我們即將入住的旅館,和要拜訪的地方或博物館,先給他看過,然后告訴他位置大致在哪里,然后再一起依照著這樣的路徑尋訪。
這樣的旅行方式,事先告訴孩子行程,旅途中才能安安心心地分享更多,有時候我還會做行前教育,告訴小K一些旅途中必須注意的事項,做好準備,玩起來也才痛快,而且,在這樣的計劃中,孩子也學習到旅行前計劃的重要。
這樣的“完美計劃”與“徹底執行”,真是非常好的習慣,但是會不會有風險呢?真的都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行程安排走嗎?臺灣地區的朋友經常如此問我。
如果依我們從小居住在臺灣地區的經驗,提早計劃的風險很大——因為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總是有很多事,會在緊要關頭冒出來,把計劃好的旅行搞砸。像是爸爸的老板居然不準假、孩子的暑期功課搞不定,那么半年前,甚至一年前所計劃的旅程,有可能完全行不通,或者被迫改期延后。一延后就會出現一些金錢的損失,例如有些既定的行程改變需要付費等等。所以我們會盡可能在百分之九十九確定后再做計劃。
但是在德國這種風險就極小。在德國父母可以運用的假期很多,只要事先善加安排,百分之九十九絕對可以成行,不可抗拒之因素大多是因為天氣,或偶爾的罷工 ①。由于無法成行的概率較小,因此在德國的保險公司還提供一種保險產品,如果你的行程因故無法成行,保險公司會賠償你的損失!不過大多數的德國人,都會有第二版本,甚至第三版本的行程,當“A計劃”無法執行之時,就拿出“B計劃”,甚至還有“C計劃”呢!這也訓練了孩子周詳計劃、變通的能力。
說到,就要做到
不管是不是旅行,我們秉持著對孩子說過的話,說到就要做到。如果因為特殊原因無法成行或是必須改期,或者想去的地方沒辦法去,都應該跟孩子解釋清楚,免得爸爸媽媽在孩子的心目中變成大黃牛,而孩子也會
?、?nbsp; 德國罷工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像有一年,德國鐵路DB罷工要求加薪,陸上鐵路交通受到很大的影響,即使如此,每天還是有火車行駛——也許從一天五班車變成兩班、一班,造成不便,但不會停擺。
我們家就像是游學園。
在一次次的失信中,失去原有對父母的信任感。不輕易承諾,若承諾了,最好要確實實現。
另外一個讓孩子參與旅行計劃的理由是:孩子也有夢想,他們的天馬行空,有時的確也為我們的旅行帶來了新的創意。曾經因為小K想騎馬,我們就讓他去上了幾堂馬術課;因為小K剛學會騎腳踏車,我們迫不及待開始挑戰六歲孩子騎自行車的極限;因為愛拼樂高,拼到我們興起遠征樂高樂園的念頭……因為小K無心插柳的建議,發生了許多新鮮事,讓很多從沒想過的旅程,有了實現的機會。
所以,從小K開始發表建議開始,我們會參考并尊重他的意見,一起制訂我們的旅行兼游學的大計劃。
現在,我們每年會各自找一些想去的地方,然后開始討論,想辦法說服其他兩名家庭成員,如果運氣好,其他兩個人沒什么意見的時候,媽媽我就可以自己安排,然后經過同意即可deal!
曾經在書中看到令我受用的一句話:“智慧并不在那高不可攀的山峰上,而是在兒童玩耍的沙堆里。”
品德教育需要用嚴肅的態度,但是輕松的方法,才會達到更好的效果。有許多事得親身體驗,一邊玩一邊學習,是我在旅行中獲得的生活態度,我也希望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我的孩子體會更多。擁有自主權的孩子,才更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執行力;有親身的體驗,才更能感同身受。
遵守游戲規則,是最重要的。從小事、旅Monica行中開始培養,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何時需要的悄悄話進一步,何時需要退一步……這對于未來待人處世,皆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今年我們要去哪里呢?
小K的旅行批注
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永遠新鮮。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