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學前知識

學前知識

教養,并非奢侈品

分類: 學前知識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4-08

閱讀 :470

  每一個表示禮貌和尊重的行為都會拉近你跟他人的關系。

  一個有良好教養的孩子能讓他獲得更多的朋友和更寬廣的人生道路。

  換位思考,是一個人行為良好、舉止有教養的根本。

  今天的社會,大家不是赤膊上陣地忙于打拼掙錢,就是與世無爭地“宅”在個人的小天地里自得其樂,似乎禮貌和社交禮儀不太需要。

  教養,真的成了奢侈品?

  我相信,就算是特別喜歡清靜的人也無法忍受永遠孤零零一個人的滋味,沒有人來訪,沒有人可以交談,甚至連個電話也沒有,正常的人一定有跟人交往的需求。

  人,一旦進入社會,就會跟人發生人際關系。你需要別人禮貌地對待你,別人也喜歡跟一個有教養的人打交道。誰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關心,舉止得體,行為禮貌體現了我們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

  每一個表示禮貌和尊重的行為都會拉近你跟他人的關系。

  你是否發現,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的孩子,會經常被邀請到他人家里做客,孩子和孩子的父母都喜歡跟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打交道。一個有良好教養的孩子能讓他獲得更多的朋友和更寬廣的人生道路。

  世界500強的管理人士們明確地告訴我們,面試時,他們也容易傾向選擇那些舉止得體、社會風度良好的應聘者。

  教養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需要,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必要素養。

  孩子的禮貌和良好行為來自父母,彬彬有禮的教養需要父母從小教給,而且需要父母耐心不懈地堅持。

  看看,其他媽媽的心得——

  拍拍肩膀

  教孩子說“謝謝”的時候,我認為應該照顧到他的自尊心。我總是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膀。當眾提醒常常會讓孩子尷尬,產生抵觸情緒,“你要我說,我偏不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我提醒的次數越來越少。

                                                   ——呂祖芬(江西南昌)

  點評:關注孩子的感受,媽媽自己就是一個非常有禮貌的人,這樣的媽媽教養出來的孩子,禮貌行為肯定錯不了。讓孩子看到什么是有禮貌的行為,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教育方法了。

  做客前的預演

  有一次,要帶孩子去先生老師家拜年。我怕孩子表現沒禮貌,坍了他老爸的臺,出門前就先做預演。

  “如果老師爺爺問你,還要不要吃餅干,你會怎么說?”““”如果老師爺爺家有一樣你喜歡的玩具,你想玩,你應該怎么做、怎么說?”我則根據他的回答或糾正、或給出正確的答案。

  到了先生老師家,孩子的表現出奇的好。以后,我就經常用這個辦法。

                                                                 ——朱西雅(上海)

  點評:誰說“臨時抱佛腳”不好,至少對孩子的禮貌教育很管用。

  鼓勵比責罵管用,多戴高帽子

  以前,孩子表現不夠好的時候,我總是說“這樣不對”、“你不能那樣”。后來我發現,說好話比批評更管用。一次,隔壁座位上寶寶的鞋子掉了,女兒馬上主動替他撿了起來,我立刻當眾表揚,回家再跟奶奶爺爺說這件事。我發現,孩子的臉上滿是欣喜和滿足。

  以后我經常用這一招。凡是得到夸獎的事情,孩子更樂意去做。

                                                               ——程麗麗(重慶)

  點評: “戴高帽子”是永遠的需要,大人也一樣。父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不贊美孩子好的表現,孩子一出錯就揪住不放。

  “強化好的行為”適合所有的人。

  提供好的和不好的榜樣

  給孩子提供榜樣,讓他在現場接受最真切的禮貌教育。

  平時看到其他孩子有禮貌的表現,譬如,跟別人說“謝謝”,在公共場合輕聲說話,我都會告訴兒子:“媽媽對這個孩子的印象真好!”或者當著兒子的面,跟他爸爸一起議論夸獎那孩子(效果特好)。

  如果我看到其他孩子行為舉止表現得粗暴無禮的時候,我也一定會向兒子指出來,讓他知道媽媽很討厭這樣的行為。

  時間長了,兒子心里就很清楚什么是招人厭的行為,什么是受人歡迎的禮貌行為。

                                                          ——鄭燁(上海)

  點評:榜樣的力量無窮。很多時候,大人說再多的道理也不如其他孩子“一次性的榜樣”作用來得大。比如說,如果孩子吃飯慢,給他找一個伙伴,他一定會快很多。

  餐桌上的無聲教育

  結婚前,同學朋友聚會時,我經常發現,很多孩子一上餐桌就露餡兒,一看就是個沒教養的孩子。我沒懷孕時就想好,不能讓我的孩子成為“餐桌上的小討厭”,坍他媽——我的臺。可是,在餐桌上教訓孩子,孩子吃不好飯不說,如果在場有客人,賓主都很尷尬。

  我平時就跟孩子約定好:他如果滿嘴飯菜就說話,我會鼓起腮幫子無聲而夸張地鼓動,孩子一看就明白我要提醒他什么事。孩子在菜碗翻來攪去地挑自己喜歡的菜,我就不動聲色地用手拍拍自己的嘴巴,孩子馬上停止。

                                                            ——田恬(南京)

  點評:有時候,孩子的確只需要大人的提醒。禮貌的建立需要時間和大人的耐心。這是位有教養的媽媽,她對孩子的態度就充滿了尊重和教養,她的孩子沒家教才怪。

  孩子的行為舉止和禮貌教養應該受父母的重視

  一個孩子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想要獲得圓滿的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跟人和睦相處。

  現在,我們做父母會受到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巨大壓力,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深深地誤導了父母,以致做爸媽的不知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智能、知識和學業成績上,以為孩子接受教育,就是很多學習各種科目,接受各種訓練,安排去各種早教中心和訓練班。

  美國曾經有一項研究,對哈佛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有些學業很優秀的學生,畢業多年后所從事的工作并不理想。譬如,一個數學系的優秀生,因為跟同事相處總是出問題,只能不斷辭職,結果工作越做越差,最后做的一份工作是襯衣推銷,這是個不太需要跟同事發生關系的工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哈佛的高材生,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情商跟不上,進入社會以后一樣要出問題。

  父母要給自己培養起一種能力,一種覺察力——發現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

  孩子都會玩“醫生打針”的游戲,尤其是生病看病回來。孩子這個游戲,是為了借著游戲讓自己從打針、害怕醫生的苦惱情緒的中得以擺脫和復原。

  爸媽可以觀察一下,不管他的治療過程是否嚴重還是輕微,孩子通常選擇做醫生,強勢的那一方,而弱勢的那一方,不是爸媽,就是娃娃。

  他希望你和娃娃做什么?

  你大聲叫喊: “我不要打針!” 同時假裝你很痛苦,很害怕。

  這時候,孩子感受的是什么——感覺自己處在比較有力的一方。

  這是一種角色的轉換。被打針的變成替別人打針的一方。現實中不得不打針的事實,讓孩子產生了“無力感”,感覺自己沒有力量,而且日常生活中那些他沒有法選擇的事情很多很多。那是一張不好的感覺。

  醫生的游戲,讓他能掌握主動權,讓他看到大人也有無力感、無助以及無尊嚴的時刻,這能讓他從苦惱的情緒中恢復。

  游戲是假裝的,情緒的平復和恢復卻是真切的。這是為什么孩子會一而再地玩“醫生打針”游戲的緣故。初上托兒所的孩子,回家喜歡玩“老師教訓娃娃”也是同樣的道理。

  孩子實際上是在以一種換位的方式,通過再現和宣泄來平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要能夠理覺察這一切,并且幫助他。

  做人,做父母,我們都要有換位思考的愿望和能力。

  換位思考,正是一個人行為良好、舉止有教養的根本。

  《3~15歲孩子應該學會的85項重要的禮貌行為》

  美國教育學專家、“全美優秀教育工作者”獎章獲得者、現為國際知名的教育咨詢專家米歇爾·博芭博士給父母列出了上述的內容 ,這應該對國內的父母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基本禮貌用語

  1. 請

  2. 謝謝

  3. 抱歉

  4. 對不起

  5. 可以嗎?

  6. 對不起,請再說一遍

  7. 歡迎、沒關系

  跟人見面時的禮貌

  8. 微笑地注視對方的眼睛

  9. 握手

  10. 問候

  11. 自我介紹

  12. 介紹別人

  會話禮貌

  13. 主動說話

  14. 他人說話時不打斷對方

  15. 聽人說話時,望著發言者的眼睛

  16. 說話時用正常悅耳的聲音

  17. 對他人說話表現出興趣

  18. 努力避免冷場,具有初級技巧

  19. 知道結束對話的方式

  餐桌禮貌

  20. 準時來到飯桌

  21. 知道正確擺餐桌

  22. 知道坐在餐桌旁的時候身體要坐直

  23. 吃飯時取下帽子

  24. 對飯菜只說好話

  25. 等主人特別是下廚的女主人坐下后才吃東西

  26. 不在自己的餐盤里堆放很多食物

  27. 吃菜喝湯時不發出咋巴聲

  28. 會說:“請(麻煩)把……遞給我”

  29. 手臂手肘不放在餐桌上

  30. 咀嚼時閉上嘴巴

  31. 嘴里有食物時不說話

  32. 暫時離開餐桌是會說“對不起”

  33. 吃完后要跟主人說“謝謝”

  出訪和待客時的禮貌

  34. 在家門口迎接客人

  35. 送客人到家門口,并說“再見”

  36. 始終陪伴客人,請客人吃零食喝茶

  37. 做客時問候朋友的父母

  38. 自己收拾用過的茶具和其他用品

  39. 會感謝主人和他的父母

  對長輩的禮貌

  40. 長輩走近會主動站立

  41. 幫助長輩提包、取鞋等

  42. 長輩離開時為他把住門

  43. 看見長輩主動讓座

  44. 不議論長輩,皺紋、耳聾、缺牙等等

  在公共場合的禮貌

  45. 咳嗽時捂住自己的口鼻

  46. 忍住或者不大聲打嗝

  47. 不說粗俗的話

  48. 不大聲喧嘩

  49. 知道照顧女生和女士

  打電話的禮貌

  50. 先打招呼,后報姓名

  51. 用“麻煩”“或者“請”要求與某人通話

  52. 用清晰愉快的聲音跟人對話: “請問您是誰?”

  53. 如果是認識的人應該報出他的姓名或者稱呼

  54. 會說“稍候”“、“請等一下”

  55. 結束通話時會說“謝謝、再見”  文 / 金澤

下一篇:“iPad一代”需“手腦兼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帶孩子出游打包有竅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琼中| 务川| 伽师县| 秭归县| 高唐县| 湖州市| 昌宁县| 杨浦区| 枣强县| 尖扎县| 仁布县| 洪洞县| 平凉市| 柳河县| 兴化市| 沙坪坝区| 治县。| 和硕县| 剑阁县| 玉田县| 浦县| 新营市| 桃园县| 徐州市| 陵川县| 正蓝旗| 舞阳县| 拉孜县| 长子县| 武义县| 金昌市| 乌拉特后旗| 淳安县| 阳曲县| 临猗县| 方山县| 亳州市| 通化县| 定西市|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