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語言能力會發育得較為成熟,詞匯量大幅度增加,發音越來越準確,接受能力進一步加強,好奇心增強,求知欲迅猛發展。當我們發現孩子的詞匯量猛增時,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引導適當,孩子的表達能力會呈現一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如果把握得不好,孩子有可能養成說話結巴,普通話與方言不分,詞不達意等毛病。
面對像海綿一樣吸取知識的孩子,聰慧的家長們一定要做好榜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勿急功近利,進入誤區。
訓練目標
通過長期的習慣培養,讓孩子學會使用規范用語,增加詞匯量,語言邏輯通順不混亂,減少自創語,并避免養成說話時隨意尖叫、拖音、撒嬌的壞毛病。
條件
家長自我要求高,語言示范標準,語言邏輯通順。
原理
早期語言的培養,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模仿最多的自然是家長。在任何時候,家長在孩子面前都該做個好榜樣,要做到發音準確,咬字清晰,沒有說話含糊或發出怪音調的習慣,且語言邏輯通順,使用規范用語。
訓練一 示范正確的語音、語調、語速
有些孩子在說話時語調的變化非常突然,節奏混亂,或者時快時慢,讓人有種“這孩子就是不好好說話”的感覺。家長先要自我檢查一下,日常說話時是否經常一驚一乍,或者遇到什么問題不好好說,還會怪聲怪氣地表述負面情緒。
在和孩子說話時,需要注意語音、語調、語速的合理性,不要突兀地改變,語氣要符合說話的內容。
在為孩子讀兒歌時,一開始要比較緩慢,語速可以慢慢地加快;根據內容來調整語調,驚訝還是喜悅,歡快還是平緩,都要有所區別。要讓孩子喜歡上聽你說話、朗讀以及講故事,他才有可能認真傾聽,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語言邏輯。
家長在示范朗讀時,要情緒飽滿,語氣詞要適度表現出來,而不是蜻蜓點水般帶過或過度強調。
訓練二 示范正確的語言邏輯
在描述一件事物時,孩子有可能不知道從何說起,家長在生活中要給出正確的示范,掌握合理的語言邏輯。
例如,媽媽可多使用這樣的語句與他交談。
(1)“待會你先跟著媽媽去菜場買菜,幫我拎籃子,買完了菜我們坐車回家。回家之后你自己換鞋子,去客廳寫作業,媽媽做晚飯。你說好嗎?”
(2)“下雨了,我們先把雨傘從包里拿出來,你在屋檐下躲一會兒……你握住媽媽的手,注意看雨點是不是滴在你身上了,然后告訴媽媽!”
(3)“放學了可以玩一會兒,但是今天不能溜旱冰,因為媽媽沒有帶你的溜冰鞋。” 要多使用一些可以表達邏輯順序的詞語,讓孩子傾聽時能夠記住,知道這些詞語前后的事物間存在著什么關系,學以致用。如果家長在表述事件時使用的語言很零碎,孩子說話時也會缺乏條理,語言邏輯較差。
貼心小提示
家長與他人交談時使用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情緒還有肢體動作,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示范。因此,當孩子在場時,家長與人交談時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言之有理,邏輯通順,不要語焉不詳,胡侃亂侃。
擴展小訓練
家長還應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孩子注意力集中時,要抓住時機多說幾句,并面對面與孩子說話,讓他感覺到大人的重視和認真的態度。感覺到了大人的認真,他也會報以認真的態度,不會出現漫不經心的情況。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