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教孩子意識到眼前的危險
前不久舉辦的“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公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我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相當于每天消失一個班40多名學生。為了不讓每一朵花早日凋謝,父母必須防患于未然,教孩子意識到眼前的危險,具備必要的躲避危險的能力。比如告訴孩子:有人落水,趕快去喊成人來救,即便會游泳最好也不要親自下水去救,因為孩子的游泳水平和力氣不足以救起一個人,其結果很可能是沒救出人、自己的命也搭上了。當然,我們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搶救的技巧,當落水者被救上岸時,孩子可以給他一點幫助。另外,父母平時也要把一些應對地震、火災、交通事故的方法教給孩子,使他們能在短時間重新獲得安全。
給孩子高質量的生活
生命教育專家認為,對青少年自殺問題,家長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袁衛星認為,不能只盯著自殺現象本身,要關注自殺背后的東西。一個人自殺,背后是幾個、幾十個生命的焦慮。“自殺畢竟是少數,心理焦慮才是普遍的狀態。”與自殺相比,袁衛星認為父母應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焦慮。生命教育不能立足于防止自殺,而是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快樂成長。
上海市社科院副研究員陸震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學校、社會等某一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原因,生活得很痛苦,很自卑,很委屈,很失望,很恐懼,很孤獨,很無助,處于一種被拋棄的狀態或一種被拋棄的絕望感覺之中,這個孩子的生命質量就很差,處在這種狀態下的孩子隨時都有自殺的可能,因為生活對他們,分分秒秒都無比艱難凄苦。
一個沒有痛苦、自卑、委屈、失望、恐懼和孤獨的生命才是有質量的生命。所以,父母有義務讓孩子遠離它們,開心地生活。為了做到這一點,父母千萬別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不要讓孩子累得沒有喘氣的時間,不要讓孩子為難,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不要給孩子提力所不能及的要求,不要對孩子冷漠,不要讓孩子失望,不要對孩子動粗耍蠻,不要使孩子自卑。而且,由于孩子比大人脆弱得多,所以在這些方面,都應把孩子承受力的極限,定在成年人承受力一半的限度上。因為,孩子的生命質量有多高,我們這個世界就有多好。
[名詞解釋]
生命教育
《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對生命教育是這樣定義的:一種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賞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
目前對生命教育的內涵有幾種代表性觀點:其一,從生命實踐展開的角度,強調生命教育的生活化,重視生命的照料、人際調適、社會能力和道德良心等情感的培養。其二,從批判過度理性化的立場出發,強調生命教育的終極關懷,探索終極依歸。其三,從輕視生命的事實出發,強調生命的本體價值,教導學生珍愛與尊重生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命中的失落和痛苦,確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種教育能夠使人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溝通、學會與人相處,從而擺脫迷茫,樹立信心,激發勇氣,重新點燃生命之火,走出困境,走出焦慮、抑郁、消沉的泥沼。
[相關鏈接]
國外的生命教育
1979年,一直從事戒毒輔導工作的澳大利亞牧師特德·諾夫斯在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在那里,孩子會接受到諸如過天橋時不要嬉戲打鬧;家里出現火險時該撥打哪個號碼求助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們潛移默化地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也學到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時至今日,已有約200個“生命教育中心”遍布全球,包括發源地澳大利亞和英國、美國、南非、泰國等。
這些教育顯然沒有白費,兩年前的圣誕節,11歲的英國女孩蒂利隨家長前往泰國普吉島度假。正是她,最早發現了海嘯的征兆,并及時發出警報,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臺灣兒童劇導演李明華專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6招教你“春游”帶著健康玩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