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安多福的中國“幼童”
早在19世紀70年代,安多福就開始接收由清政府派遣的留美幼童。據安多福畢業冊上記載:在1878~1881年{14}間,每年都有6~7個中國學生在該校讀書。曾在這里就讀的留美幼童有:張康仁、吳應科、林聯輝、何廷梁、周壽臣、陳金揆、黃祖蓮、林聯盛、劉玉麟、梁誠等。他們雖然只在安多福就讀短短幾年(有的僅1年),但回國后都無愧于祖國,在各自的崗位上對國家、對人類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們在各方面都表現超群,尤其是與人相處的能力。
張康仁(Chang Hong Yen),第一批幼童,1878~1879年就讀于安多福。被召回時已是耶魯大學法律系一年級學生。后在哥哥的幫助下又回到美國,繼續耶魯大學的學業,1883年畢業后,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學位,并于1886年畢業。經過長時間的奮斗,他成為第一個被允許在美國執業的華人律師。曾任華盛頓中國事務總管,天津大學國際法講師等職。朝廷賜給他“法科進士”的身份。
吳應科(Woo Ying Fo),第二批留美幼童,1878~1880年在安多福學習。后與吳敬榮、蘇銳釗、羅國瑞、潘銘鐘4位“留美幼童”進入紐約州瑞薩萊爾理工學院,未畢業提前被召歸國。回國后被派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海軍,畢業后派入北洋差遣。1892年任北洋海軍提標都司,充督隊船大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吳應科隨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鐵甲艦參加了海戰,表現極為出色。
林聯輝(Lin Yuen Fai),第四批留美幼童,1878~1881年就讀于安多福。召回后被分配到北洋醫學堂(Viceroy’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學醫。這是李鴻章創辦的中國第一所西醫學校。因為一位英國醫生曾治愈李家人的重病,所以李鴻章相信而且重視西醫。林聯輝是英國醫生的得意弟子。1885年與他的留美同學金大廷、何廷梁、李汝淦、曹茂祥、周傳諤一起畢業后留校任教,甲午海戰前已擔任該校校長。日后成為李鴻章的貼身醫官。
何廷梁(Ho Ting Liang),第一批留美幼童,1878~1879就讀于安多福。回國后被分配到北洋醫學堂,后當了海軍醫官。
周長齡(Chow Shou Son),字壽臣(1861~1959)。他出生于香港,是第三批留美幼童,1880~1881年就讀于安多福。從安多福畢業后和后任民國第一任總理的唐紹儀一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同年被召回國。先被派往朝鮮幫辦海關稅務,1894年任朝鮮仁川領事。周長齡1912年回港經商,并捐巨款資助香港大學的籌建工作。曾獲國民政府授大綬嘉禾章;1926年港英政府任其為行政署議員,成為港英政府中第一位華人議員,打破了英人長期壟斷最高權力機關的局面;同年英皇喬治五世賜予爵士榮銜;在港數十年,周長齡除任多種公職外,曾任東亞銀行等公司董事會主席及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香港電話公司、香港電車公司等公司的董事,并在慈善、文教、衛生團體中,亦曾擔任要職。1937年,被委為終身榮譽議員。香港有一座“壽臣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陳金揆、黃祖蓮、劉玉麟、林聯輝、不是林聯盛、梁丕旭都是第四批留美幼童,于1875年到美國留學。相比前面三批先去美國留學的幼童來說,他們的年齡較小,在美國學習的時間最短,都沒能進入大學學習。其中梁誠(梁丕旭)與林聯盛、林聯輝一同在安多福學習的時間最長,“同窗”3年。
上一頁123下一頁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