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月22日除夕(今年農歷沒有臘月三十,當臘月廿九做除夕吧)
團圓包餃子、貼春聯
臘月三十這天,大人們都在為晚上的團圓飯忙碌,孩子們在盼望中煎熬,會顯得過度興奮,礙手礙腳,此時就有一位大人會站出來號召:“誰來跟我一起 貼春聯,貼年畫?”保準會一呼百應。春聯的別稱叫做“桃符”,起源于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鎮妖門符,當時人們用桃木板刻上鎮妖降魔的神仙——“神荼 ”和“郁壘”的大名,懸掛于門旁,稱為“桃符”,后來,演變成書寫對仗的條幅——春聯。通過春聯與橫幅的挑選和學習,孩子們很快可以領悟中國詩詞的對仗和 平仄奧妙。這幾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貼年畫的人也越來越多,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網上搜尋制作精美的傳統年畫,通過網購方式張貼。孩子可以看到,聞名遐邇 的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畫”等畫派提供的年畫,可不止是“招財童子”那么簡單。像《大禹治水》、《八仙過海》、《太公釣魚》、《水 漫金山》、《三娘教子》、《孟母擇鄰》、《鑿壁偷光》、《鐘馗嫁妹》、《太白醉酒》等年畫,幾乎每一張都能說出一段經典的中國故事,就像百科全書一樣,使 當代的孩子不費力就能受到歷史典故、道德規范和社會風習的熏陶,能非常形象在找到自己文化的“根”。
大年夜,最重要的活動是什么?很多孩子都會搶著答:吃團圓飯、放鞭炮、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對嗎?也對也不對。其實傳統的中國家庭在吃團圓 飯之前,還有一項隆重的慶祝活動就是祭祖。祭祖由家中最年長的男性長輩主持,先請出祖先的牌位或畫像,然后供奉從酒菜、米飯到水果的一系列供品,然后全家 人依照年幼次序依次行三跪九叩禮,高頌祖先的尊稱,說:“***,我給您拜年了!身為您的子孫,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這些儀式化的禮節,包含了對祖輩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向往,滲透了以長者為尊,長幼有序的儒家倫理道德規范。拜年已畢,撤去供桌后全家才吃團圓飯,此時,供桌 上所有的菜肴都要回鍋蒸煮后,才能讓“老祖宗的子孫們”吃,否則就是對祖先的不尊重。
團圓飯的高潮是包餃子,常常,酒至半酣,奶奶和媽媽們就開始包那一匾又一匾的團圓餃子,為了討吉利,人們還用餃子來做一些有趣的占卜,比如,在 某一兩個餃子里包上象征好運的硬幣,吃到的人,來年會非常順利。媽媽一般會在心里記著那個幸運餃子,或做上不易為人覺察的記號,把“幸運餃子”留給自己的 孩子。要是擔心毫無防備的孩子被硬幣咯到牙,現在人們改為在餃子或湯圓里包上一枚蜜棗,吃到的孩子都很開心,因為這意味著“新年里,壓歲錢會豐收了!”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做紙燈和拉花來“裝飾節日的餐桌”。西方人吃新年套餐的時候,會在餐桌上放插花,并點上漂亮的燭臺,我們吃中餐團圓飯,菜肴很多,這樣做不大現 實,那么我們不妨將上一年元宵買的紙燈都張掛起來,然后用彩色縐紋紙做成彩帶和拉花,來裝飾團圓飯餐桌的“頂部空間”,烘托熱鬧的氣氛。孩子一定興致盎 然。
帶著孩子一起“貼春聯”。可以告訴孩子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如何區分上聯下聯。
“壓歲錢”。爸爸媽媽準備的壓歲錢也不一定當面給,而且可以等孩子沉睡后,把壓歲錢裝在紅紙袋里,壓在小孩子的枕下;孩子們在初一早上醒來時, 不僅可以拿到壓歲錢,還可以在枕邊發現一個景泰藍或漆木做成的小食盒,里面放著如意、小柿餅、桔子、脆心紅棗等小零食,每一樣,都有吉祥寓意。你可不要認 為這是模仿圣誕老爺爺在紅襪子里塞禮物,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老家——孔府,大人們就是這樣表述對小孩子的祝福的。
TIPS:
1、貼春聯時,給孩子講講春聯的故事,給孩子早期的古文對仗啟蒙。
2、寶寶參與包餃子時,給寶寶戴上圍兜,這樣不僅可以保持衣服清潔,還能讓寶寶玩得更開心,寶寶不用擔心把新衣服弄臟被罵而縮手縮腳,媽媽也省心許多。
3、不強迫寶寶守歲,有正常作息習慣的寶寶也可以按時上床睡覺,因為熱鬧而容易亢奮的寶寶,今晚就放他一馬,不強制他早睡。
下一篇:新加坡動物園探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臘月廿五:磨豆腐打年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