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陪著上課”在若干年前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可現如今,這幾乎成了大人們的必修課。
四十歲的張先生過著單位、教室、家三點一線的生活。“雖然原則上老師要求家長只能后排就座或是過道加座,但不少父母為了能‘手把手’輔導,就直接和孩子成了同桌。”張先生隨手拿起自己的筆記本和孩子的比較,他的筆記比孩子的清晰充實很多。張先生說:“之所以記得那么清楚,就是為了自己回家好備課,然后再給孩子講一遍。坐旁邊也是怕孩子走神,一旦他開小差,我立馬就能給他揪回來。”張先生對自己的勤奮學習不無自豪,更直言不諱,“在座的家長都比孩子學得認真”。
在各行各業打拼的家長一旦進了輔導班的課堂就有了相同的身份和任務,那就是孩子的“書童加監工”。
大人孩子身心俱疲
不得不承認的是,小學階段所學知識相對簡單,家長“貼身輔導、重復教學”的教育方式在短期內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可不少家長似乎只看見眼前這點小甜頭,最有趣的是,他們還認為“一份學費,兩人上課”的模式解決了“輔導班時間沖突的問題”。在很多輔導班中,上課的家長比孩子還多。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兩個輔導班時間沖突,家長孩子各自堅守一個課程,晚上回家后家長再“轉述”知識。趙會計就是“替孩子上課”的家長之一,每周六下午兒子有一門數學課和一門外語課,為了“魚與熊掌兼得”,他決定替孩子上英語課,而孩子自己上數學。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上課的吸收率一定比孩子好,筆記一定比孩子記得全,回家后足以獨立輔導孩子功課。可事實并非如此。以趙會計為例,雖然他大學畢業,但語法、詞匯已經遺忘殆盡。每周的“替代上課”儼然成了對他的考驗,平日工作之余都會拿出英語書復習預習,遇到不明白的問題,還得向新入職的英語專業研究生請教。一天下來,工作、家務再加上“學習和家教”經常搞得他疲憊不堪。
補習輔導遠期效果不佳
曾經也是陪讀大軍中一員的張先生現在后悔莫及,家長坐孩子身邊,看似是監工,實際是讓孩子產生了依賴性。張先生說:“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兒子的筆記是越記越少,大人記得越來越多,到后來老師再讓記筆記時,兒子已經不動筆了,扭頭看著我,把我當成他的秘書了。而且有我坐旁邊,他就不會動腦子,吸收率反而更差,有時老師上課提問,孩子根本不動腦子回答,反而求助于我,大人就是孩子的拐棍兒。可回到學校孩子沒有了‘拐棍兒’,直接影響就是他在學校的筆記記不清,課堂吸收率也很差,甚至有時連老師留什么作業都記不住。光指著外面輔導班結束后我給他補習,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一位資深的數學老師極為反對“家長替上課”的模式:“對孩子來說,所有知識都是新的,相當于在白紙上作畫,而給家長上課則不然,他們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而且,補習班、輔導班、提高班,雖然名字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為在校學習作補充。有的孩子吸收率差,接受能力有限,確實需要課外再有專人為其夯實基礎,這時上輔導班就很有必要。可有的孩子腦瓜兒很快,只是心浮氣躁,老師講40分鐘,他聽20分鐘就學會了,剩下的時間不是開小差兒,就是睡大覺。這樣的孩子,再上N個輔導班也起不到任何效果。所以上不上輔導班因人而異,但家長不能陪他上課和替他上課,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因為,這不僅影響了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有甚者,會影響孩子的思維訓練。這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下一篇:關愛“小候鳥”需常態化機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不再黏電視的六個絕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