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魯迅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式婚姻不懈抗爭,終于實現了婚姻自主,和心上人許廣平自由戀愛,美滿結合。又因是中年得子,對來之不易的愛情結晶自然倍加疼愛。翻閱魯迅的文章書信日記,談及兒子時大多寥寥數語,但在看似平淡如水的筆調中,不難看出他對兒子的愛之深。
魯迅不大料理家務,但有一事例外:帶兒子看病,再忙他也要親力親為。在魯迅1932年至1935年間的日記里,“上午同廣平攜海嬰往須藤醫院診”之類的記述竟有70多處!由他出面找認可的醫生為幼子看病,便于用日語與醫生溝通,了解病情和治療方案。對此,魯迅謂之:“近年我幾乎終年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撫育。換言之,這是報應,也就無怨言了”。正是做父親的責任感,使得魯迅對病兒精心呵護,關懷備至,足見其超凡的細心和耐心。
為了養家,獲得經濟收入,以及與形形色色的文人墨客進行“筆戰”,魯迅須日夜伏案寫作。但他會盡力做到有張有弛,魯迅休閑時不愛獨往獨來,他很重視家庭這個整體,總是抽出時間與妻兒一起出門。魯迅的日記里有一些與妻兒看電影、看戲、看展覽及散步的記載,他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讓不諳世事的兒子眼看耳聽,逐漸認知大千世界,這是早期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魯迅也打兒子。主要原因是兒子太頑皮,使得魯迅無法讀書寫作。“孩子漸大,善于搗亂,看書功夫,多為所敗,從上月起,已明白宣言,以敵人視之矣”,魯迅之煩惱之無奈表露筆下。在屢教不聽,忍無可忍時在兒子的屁股蛋上拍幾下是有的。不過,魯迅可舍不得真打,這是因為,魯迅能設身處地為兒子著想,摸透兒子的心理,找出“惡作劇”的起因。“他苦于孤單,沒有朋友,便常常來找大人,妨礙了學習”。做父親的能善解“兒”意,下不了重手,“假打”就好理解了。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外表冷酷嚴峻,內里并非鐵石心腸,他也有溫情待人,慈祥寬厚的一面,對家人、親友尤甚。(伊國華)
相關報道: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堅持
對孩子的賞識教育要有度
挫折教育的缺失與對策
教育孩子職場媽媽要自信
80后現象對教育的五大警示
下一篇:怎樣帶孩子到兒童樂園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善良是孩子精神世界的營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