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康康出生時5斤2兩,作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的教授,父親康健感到有點失望。看著不太強壯的兒子,康爸爸心中暗暗定下了他獨特的家教方針:健康第一、體育為主。
打康康會走路開始,康老師每天都帶著孩子進行至少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從未間斷。孩子上幼兒園時,周圍許多父母都帶著孩子學習各種特長,康老師卻帶著孩子來到各種體育場所,讓孩子感受運動給人帶來的活力。因為他覺得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比學習美術、鋼琴更重要。他的理由是,孩子越小,價值觀越不成熟,這時父母應格外關注的不是讓孩子多學幾種技能,而是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體育鍛煉恰好有此功效。
康康上學后,爸爸仍然不改初衷,這一來康康用在學習上的時間難免就會比較少,但他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奇怪嗎?道理很簡單:經過體育鍛煉,康康的精力比別的同學旺盛,上課能專心聽講,作業完成速度快。而且,抗挫折的能力也較強,如果偶爾成績不理想,康康也不會垂頭喪氣,而是依然對自己充滿信心。
畢竟是教育學教授,康康爸爸當初的決定和后來的堅持完全符合科學。因為研究發現,設計合理、適度的體育鍛煉對幼兒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促進智力水平的發展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活動,能使孩子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的交替轉換過程得到加強,從而改善大腦皮層神經系統的均衡性和準確性,使思維更加靈活、協調;
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
參加體育活動本身就必須克服困難,遵守競賽規則,制約和調控自己某些不利的個性品質,這些都是孩子成長必需的品質。
調節情緒,增進快樂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大腦會分泌一種“內腓肽”的物質,科學家把它稱做“快樂素”,它能使人產生愉悅。所以說,體育不僅是強身之育,也是強心之育。
怎樣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呢?
孩子不太合群,不習慣和同伴交往:建議選擇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等集體項目。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孩子逐步改變孤僻的習性。
孩子有些膽小、做事怕風險、容易害羞:建議選擇游泳、溜冰、滑雪、拳擊、單雙杠、跳馬、跳箱、平衡木等具挑戰性的項目,從而不斷克服害羞、膽小等心理障礙,戰勝困難。
孩子經常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那么就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拳擊、跨欄、跳遠、跳高、擊劍等活動,這些項目對于鍛煉人的果斷性具有很大作用。
孩子性情急躁,愛沖動:最好能多帶孩子參加下棋、打太極拳、慢騎自行車、射擊等需要考驗控制力的活動,這些活動有益于穩定情緒。
孩子的自信心不夠強:可以選擇跳繩、俯臥撐、做廣播體操等活動。堅持鍛煉一個時期后,你會發現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
孩子做事不能正常發揮,容易緊張:就多帶孩子參加、觀摩一些公開的、激烈的體育比賽,鍛煉孩子冷靜沉著應對比賽的能力。
孩子好逞強,愛自負:可以選擇一些難度較大、動作較復雜的項目如跳水、體操、馬拉松等,也可以給孩子找幾個對手,讓孩子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
下一篇:給孩子做智力測試有必要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會哼“搖到外婆橋”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