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35歲,身高卻只有1.16米,這種“袖珍人”并不少見,然而許多類似悲劇完全可避免。20日,齊魯醫院舉行矮小癥免費篩查活動。篩查中發現,不少家長因固守“二十三躥一躥”等類似錯誤觀念,而使孩子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100個孩子中有三四個身材矮小
圓圓的臉龐,明亮的眼睛,誰也想不到眼前這位身高只有1.16米的姑娘已經35歲。她就是全國矮小人聯誼會會長逯家蕊。20日,齊魯醫院舉行矮小癥免費篩查和宣教活動,逯家蕊和她的“小伙伴們”專門趕到濟南現身說法。
“我小時候是因為沒有治療方法,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現在很多孩子是因為家長的錯誤觀念或不重視,而錯失了治療良機,造成了悲劇。”齊魯醫院兒科內分泌專家董俊華教授介紹,目前全國兒童矮身材發生率為3%,其中,3-15歲需要治療的矮小兒童有700萬左右。2013年,濟南市曾做過相關檢查,在檢查的140584名小學生中發現有6143人矮小,發生率達4.3%。
什么樣的身高算是矮小呢?“如果兒童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同種族正常兒童身高標準兩個標準差,就屬于矮小。”董俊華介紹,例如,一個8歲的孩子沒有達到6歲孩子的正常身高,就是矮小了。
董俊華說,孩子“不長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長激素缺乏或不足引起的身材矮小;其它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等引起的矮小等。
超七成患者沒得到及時治療
“其實,很多矮小癥通過治療,是可以‘搶’出一些身高的。”但讓董俊華擔心的是,1/3以上的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70%以上的家長對矮小癥缺乏足夠的了解,32.3%的家長不認為矮小可能是一種疾病。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是晚長,總認為二十三還躥一躥,其實就是這種錯誤觀念使孩子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董俊華介紹,確實存在部分人晚長現象,但這種現象要經過相應的檢查來確定,否則就可能會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許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省立醫院兒科內分泌專家李桂梅說,通過規范的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最終身高,“當然還要盡早發現及早干預,否則一旦骨齡閉合就失去了機會。”
李桂梅說,一般女孩的骨齡超過15歲,男孩的骨齡超過17歲,骨骺大多已經閉合,長高的機會就非常小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愈合情況,越早干預,效果越好。3-12歲是干預的黃金時間。但目前國內70%的矮小癥患者在11至16歲才接受治療,錯過了最佳時機,而國外接受治療的平均時間為6歲。
醫保不保“卡”住許多患者
董俊華提醒,家長最好每兩個月給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在班級中站隊總是排在前三名,或比同齡孩子個頭矮5-10厘米,家長就應該注意,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據介紹,如果孩子3歲時身高低于90厘米;4歲時低于97厘米;5歲時低于107厘米;6歲時低于109厘米;7歲時低于115厘米;8歲時低于120厘米;9歲時低于125厘米;10歲時低于129厘米;11歲男童低于133厘米,女童低于135厘米;12歲時男童低于138厘米,女童低于140厘米;13歲時男女童低于140厘米;14歲時男童低于153厘米,女童低于148厘米,這時家長就應該注意,最好到專業醫院進行相應檢查和咨詢。
費用問題也是許多患者沒能得到有效治療的原因。“治療矮小癥的藥物價格還是比較高的,有的可能一年要花費十余萬元。”董俊華呼吁相關部門能將該病納入醫保,同時呼吁藥品廠家等相關部門盡量降低此類藥品價格。
下一篇:6歲女童腦瘤離世,捐獻遺體救治5病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春季是寶寶的“黃金生長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