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為什么剖宮產兒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
我特別想讓孩子在豬年出生,又對生產過程感到十分恐懼,就想采取擇期剖宮手術生產,可是醫生告訴我剖宮產兒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為什么?
答:近年來一些剖宮產兒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似乎比別的孩子更加“活潑好動”,動作不協調,做任何事情沒有長性、愛哭鬧、情緒不穩定、愛招惹人、不合群,食納差,飲食起居也沒有規律。去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什么健康問題,因此,家長認為是孩子的天性調皮任性而沒有在意。直到孩子上學后出現學習困難、表現出一些異常行為,才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經過專業醫生檢查認為:發生以上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造成的。雖然進行了治療,但是由于這些孩子失去了早期及時對他們進行恢復治療的機會,發展到出現嚴重異常的行為問題,給孩子、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3~13歲的孩子有10%~30%不同程度患有此癥,其中剖宮產兒占很大的一部分。因而不得不再一次重新認識剖宮產。
在陰道分娩的過程中,在限定時間內胎兒的肌膚、胸腹、關節、頭部均受到宮縮有節奏的、逐漸加強的擠壓刺激、產道適度的物理張力的刺激,胎兒必須主動地通過狹窄而屈曲的產道,這些刺激信息通過胎兒外周的感覺神經傳入到中樞神經系統,經過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整合后發出指令,令胎兒整個身體形成一個“圓柱體”才能以最佳的姿勢,最小的徑線,最小的阻力,適應產道各個平面的不同形態,順應產軸曲線而下,最終娩出。在分娩過程中,胎兒接受了人類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強有力的、大約2個小時的觸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的體驗和學習的過程;尤其對胎兒頭顱的擠壓,激活了大腦的神經細胞,這也是胎兒第一次主動參與的“感覺統合”訓練,即觸覺和運動覺的統合。
剖宮產屬于一種干預性的分娩,沒有胎兒主動參與,完全是被動地在短時間內被迅速娩出,剖宮產兒沒有分娩過程中被擠壓的經歷,沒有感受這些必要的感覺的刺激,大腦與胎兒的機體所發生的各種動作也沒有機會進行整合和反饋,因此失去了人生中最早的感覺學習和第一次的“感覺統合”訓練,皮膚的觸覺沒有被喚醒。因此剖宮產兒生下來在感覺學習和感覺統合訓練方面就存在著先天不足。
剖宮產兒在感覺學習和感覺統合訓練方面存在著先天不足。
什么叫“感覺統合”?是指人的大腦將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分析、加工、整合后,并做出正確的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若人的大腦不能將各種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使得機體做出的反應與外界環境不相適應,就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
剖宮產兒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的嬌生慣養,沒有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養育。在撫養過程中存在著過度保護的情況,在孩子各種動作發育的過程中,翻身、摸、爬、滾、打、蹦跳被家長人為剝奪了:該練習翻身的時候,不訓練孩子;該學習爬的時候沒有讓孩子爬行,卻早早地使用上了學步車,缺少了對前庭平衡覺的刺激,日后可能出現動作協調性、平衡感差;語言本來是人類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卻因為家長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缺乏選擇性模仿和自發言語實踐活動的機會,造成孩子說話晚,以后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差;家長唯恐自己的孩子在與小朋友玩耍中吃虧受欺負,將孩子圈在家中與自己一起玩,要知道孩子與人交往的知識和本領是在與小伙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這是家庭和父母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孩子沒有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造成日后與人溝通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也差。因此說,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缺乏科學的養育是剖宮產兒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的主要原因。
我希望你遵從“瓜熟蒂落”的原則,讓胎兒按照自己的成熟時間娩出。至于生產方式還是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自然產,去承擔做母親該承擔的痛苦。
下一篇:流行性腮腺炎能導致耳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睪丸長“蚯蚓”及早手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