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還沒來得及從初為人母的喜悅中回過神來,細心的陳蓉就發現,朵朵嫩生生的肌膚竟然開始大片大片地蛻皮,在手腕、膝蓋、腳踝等處,還出現了一些裂口,分明有血滲出。陳蓉嚇壞了,她帶著哭腔叫來了方建業,指著朵朵身上那些蛻皮發紅的地方,聲音抖抖地問:“老公,你看我們家朵朵這是怎么啦?”
“老婆,別擔心。朵朵剛生下來的時候,我就問過醫生了。他們說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是要適應環境。過些日子就好了。”方建業擁著妻子,輕聲安慰她。
但很顯然,方建業的安慰沒有給陳蓉帶來任何幫助,她兀自盯著朵朵那裸露在空氣中的嬌嫩的肌膚,愁眉不展。
(插入博士說:新生兒皮膚干燥莫慌張,胎脂褪去是正常現象)
剛生下來的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組織都沒有發育成熟,如大腦、肝臟及胃腸等,需要媽媽的細心呵護。這一點似乎所有的年輕媽媽都知道,但是對于寶寶肌膚的生長發育情況,很多媽媽卻知之甚少,以至于面對寶寶肌膚的正常變化也會手足無措。因此,了解新生寶寶的肌膚生長特點,做好肌膚護理對于年輕媽媽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脫皮是正常現象
新生兒在出生24~36小時后會開始有脫皮的現象,并持續2~3周,正如陳蓉所注意到的那樣。這是因為寶寶剛剛脫離母體,對周圍的環境還不適應時所出現的一種正常情況——千萬不要讓寶寶的皮膚狀況嚇著你。而且,剛出生的小寶寶全身附著一層胎脂,這使得皮膚看起來不太明亮。這層胎脂通常在幾周內會自動褪去。
同時,由于新生寶寶的表皮角質層于出生時并未完全褪去,再加上油質分泌不足,所以新生兒的皮膚較容易產生干燥及皸裂現象。如果寶寶身體的某些部位,如手腕、膝蓋、腳踝等處出現裂口或有出血現象,也不必驚慌,可以為寶寶擦拭嬰兒油以滋潤寶寶的肌膚,助其愈合。
臉上“痘痘”別用手擠
新生寶寶的臉上常常會出現一些白色的“栗粒疹”,鼻頭上也容易長一些類似痘痘的“新生兒痤瘡”,而頭部、眉毛、雙頰、耳朵等處也常有一些不易去除的黃色屑屑,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多數會在出生數個月后消失。千萬不要用手去擠這些“痘痘”,否則容易造成局部感染。
季節變化,寶寶皮膚要護好
冬天時常見到許多小寶寶臉上紅通通的,皮膚有些粗糙并且干燥。這時需要給寶寶抹一些嬰兒油或凡士林等嬰兒保養品來改善皮膚狀況。
夏季,由于氣溫較高,新生寶寶皮膚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常堆積在汗腺口,而形成紅色的小疹子。多見于面部、背部或胸部。這時媽媽們要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涼爽,勤給寶寶洗溫水澡,保持新生兒的皮膚清潔就可以了。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在長痱子的皮膚上涂上嬰兒熱痱粉,幫助寶寶去痱止癢。
皺褶處要保持清潔與干燥
新生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并且代謝很快,所以特別容易受汗水、大小便、奶汁和空氣灰塵的刺激,而發生糜爛。尤其是皮膚的皺折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臀部等處,更容易發生感染,成為病菌進入體內的門戶。媽媽在照料寶寶時一定要細心打理。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出現大麻煩,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大隱患。
為了防止意外傷害,新生兒最好能每日洗衣澡,尤其是耳后、頸下、腋下、手心、大腿根部、指(趾)縫間等處,要細細清洗。
新媽媽育兒手記:
有時候,細心的女孩兒媽媽會發現,寶寶的外陰部有少量白色物體。別擔心,這一般是由脫落的上皮或尿堿形成的。如果量不多、周圍皮膚黏膜也沒有紅腫的話,千萬不要過度清潔,以免傷到寶寶。
新生兒皮膚的厚度僅有成人皮膚的1/10,表皮是單層細胞,真皮中膠原纖維少,因而缺乏彈性,防御外力的能力較差,受到輕微的外力就會發生損傷,損傷后又特別容易感染。因此,在護理新生寶寶時,媽媽一定要先修剪指甲,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接觸新生兒皮膚時發生意外損傷。
慎用沐浴和護膚用品
與成人相比,新生寶寶皮膚薄,血管豐富,有較強的吸收和通透力,對同樣量的洗護用品的吸收要多得多,對過敏物質或毒性物的反應也要強烈得多。新生寶寶只靠皮膚表面的一層天然酸性保護膜來保護皮膚,以防細菌感染,并維持皮膚滋潤幼滑,皮膚控制酸堿的能力也比較差。因此,在給寶寶清洗皮膚時,應根據季節變化,選用經過嚴格醫學測試證明,品質純正溫和,安全性高的洗護用品。切忌使用堿性洗護品清潔肌膚,以免破壞保護膜。
沐浴之后,要為寶寶涂上爽身粉,以保持其身體的清新干爽。
察顏皮膚觀色,及時發現病變
新生寶寶的某些膚色異常是疾病的預警信號,年輕媽媽們要注意觀察。
正常新生兒皮膚顏色為紅色,早產兒可表現為粉紅色。在寶寶出現某些病態時,膚色也會出現異常。
·皮膚偏黃,則可能是某種病理性黃疸;
·皮膚蒼白,四肢發涼,則可能提示寶寶體溫偏低,或者是有些貧血;
·皮膚青紫并伴有呼吸困難等癥狀,則可能是呼吸系統出現了某種病變。
所以,當寶寶皮膚的顏色變得不正常時,一定要及時送往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另外,年輕媽媽在給寶寶喂奶、換尿布、洗澡時,尤其是對容易感染的臍部、臀部的皮膚,更要細心觀察。
寶寶皮膚病切忌亂用藥
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嬌嫩,血管豐富,角質層發育差,接觸外用藥時有極強的吸收能力和滲透能力。因此,寶寶一定要慎用外用藥。如果寶寶確實需要用外用藥物,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切忌使用有膠布、氧化鋅軟膏以及膏藥之類的硬膏劑敷貼在皮膚上,否則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
2、寶寶患皮膚病或進行皮膚消毒時,不要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如水楊酸、碘酒等,以免使皮膚發生水皰、脫皮或腐蝕。如必須使用,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若出現刺激癥狀,應立即停藥。
3、局部涂藥面積不可過大,濃度不宜太高。例如硼酸,一般用于小面積濕敷,毒性不大,但如果用于大面積皮膚病,則可通過創面吸收發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循環衰竭與休克而死亡。
于博士溫馨提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須及時治療
生理性黃疸,表現為皮膚發黃。50%-80%的新生寶寶生后一周內(通常是生后2-3天)會出現這種狀況。生理性黃疸不會對新生寶寶的身體造成影響,不需要特殊處理。但如果寶寶的黃疸在出生后24小時就出現,或黃疸濃度特別高,或黃疸濃度上升速度特別快,或持續時間太長,或黃疸消退后又出現,那就是病理性黃疸的信號。
病理性的高濃度黃疸能透過寶寶的血腦屏障,滲入腦細胞,抑制腦的氧氣消耗,抑制氧化磷酸化反應,損害神經功能。其最大的危險還在于大量血清間接膽紅素與腦基底神經核結合,影響神經細胞的正常代謝,即“核黃疸”,也稱為膽紅素腦病。此病可以引起小兒抽搐、呆傻,甚至死亡。因此,當寶寶出現黃疸時,必須找專科醫師鑒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下一篇:如何預防新生嬰兒臀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大小便護理的大學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