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核心提示:寶寶平時她吃的挺多的,多數是母乳喂養,每天只是晚上洗完澡后的一頓是喝牛奶,最近不知道為什么,出現了便秘,今天已經是第四天了,她都沒有排便,有排氣,很臭,不知道是不是消化不良?
一般來說,母乳喂養的寶寶的大便是“黃金便”,也就是說,母乳喂養的小寶寶的大便是黃色或金黃的,稠度均勻,藥膏狀,可有小顆粒,偶爾稍稀薄,可以帶少量綠色。而牛奶喂養的寶寶,大便通常是淡黃色,質地可以較干燥,可有明顯的臭味,這是因為牛奶中含有高蛋白,分解時較臭。如果寶寶的大便干燥,加上幾天都不拉便便,并且有“痛苦”表情,可能就是便秘了。
1、嬰幼兒膳食纖維少易便秘。很多媽媽總是給寶寶吃精細米面、高蛋白食物,而不注重給寶寶吃蔬菜,或對寶寶不喜歡吃蔬菜的不良習慣沒有加以重視。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過少,不容易激發神經系統的排便反射,由此,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其中的水分被腸道過度吸收,加之飲水不夠,最終導致糞便干燥、堅硬,從而難以排出。
2、飲食量不足。對于寶寶來說,如果在大腸的出口附近留存了大便就會發生排便反射從而排出大便。如果吃下去的東西太少的話,大便的量就會很少,自然就會排不出來。
3、沒有養成排便習慣。由于排便時間不規律且缺乏相關訓練,沒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時雖有排便的感覺,但由于貪玩或其他事情干擾,寶寶可能會有意識地抑制便意,時間一長,腸內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積于腸內,水分被吸收,大便變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謂的習慣性便秘。
4、腹壓不足。對于肌肉力量還沒有發育好的嬰幼兒來說,排便是一項大工程。他們在出現排便反射時沒有辦法像大人一樣有目的地將力量集中到腹部以及對這種力量作出調節。
5、飲食構成變化。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寶寶攝入的營養內容發生急劇的變化,腸道內的細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大便的軟硬度以及狀態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能會出現排便困難現象。
新生兒便秘的情況比較少見,小寶寶幾天不排便,未必就是便秘。因為母奶吸收較完全,大便量較少,有些嬰兒反而會好幾天才解一次便,不一定隨吃隨解。所以,新生兒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判斷新生兒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觀察大便性狀,如果性狀正常,幾天不大便也屬正常。
(此稿件為女媧網提供給新浪之專稿,未經女媧網和新浪網許可,不得轉載,否則追究責任)
下一篇:腦癱患兒的運動康復治療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腸絞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