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誕生之后,新媽媽自己身體的各個器官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同時會出現一些臨床疾病比如疲勞、出汗增多、陰道排出大量的分泌物、便秘、排泄異常等,此時,新媽媽要接受自己產后身體的變化。
血液系統的變化
在產后的兩周之內,新媽媽的血容量會比平時減少30%。如果是在平常生活中出現這種現象,會讓你覺得筋疲力盡。但在產后,很多婦女卻在血容量減少時感到神經興奮。所以,如果產后新媽媽感覺到明顯的疲乏無力,可能是患有貧血,需要接受細致的檢查,并通過食物補血或尊醫囑服用補血制劑。
產后惡露
子宮組織破裂脫落時排出的分泌物我們稱之為惡露,和日常生活中量很多的月經非常地相似,這種現象會在產后持續2~4周。因為在產后的一段時間內很容易引起感染,請一定及時地留意自己身體出現的各種跡象。如果出血量較大、停止后又出血、惡露氣味不好、身體發熱,這些很可能是陰道感染的跡象,所以要及時向醫生、護士或有過生產經驗的人詢問。
腰腿痛
許多新媽媽在分娩后或多或少都會感到腰腿痛。在妊娠期間,胎兒的發育、子宮的增大使腹部變大,重量增加。變大的腹部向前凸起,為適應這種生理改變,身體的重心就必然隨之發生改變,腰背部的負重加大,所以孕婦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到了分娩的時候,新媽媽多采用仰臥位,新媽媽生產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產床上,并且不能自由活動,伴隨分娩時消耗掉大量的體能和熱量,腰部和腿部的酸痛感會加劇。
其實,新媽媽在產后感到腰腿痛一般屬于生理性的變化。坐月子的時候,新媽媽要避免長時間抱孩子和彎腰,適當臥床休息。如果疼痛不見減輕,反而加重,就要及時請醫生醫治。
排尿問題
尿失禁是產后新媽媽的常見問題。導致尿失禁的原因首先是女性尿道相對比較短,其次是生產時胎兒通過產道,使得膀胱、子宮等組織的肌膜受傷、彈性受損、尿道松弛而失去應有的功能。為了避免出現尿失禁的現象,新媽媽應避免過早勞動,注意預防便秘,還要有意識地經常做提肛運動,慢慢恢復盆底肌肉的收縮力,一段時間后失禁便會自行緩解、消失。如果情況仍未好轉,要及時去醫院求診。
乳房變化
乳腺疾病是產后婦女的高發疾病。產后乳腺炎通常發生在產后第10~14天。急性乳腺炎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乳汁淤積很可能導致入侵細菌的繁殖生長;還有就是,細菌也由乳頭破損、皸裂處入侵,沿淋巴管入侵。其治療一般采取臥床休息、熱敷、水分攝取及抗生素治療。如癥狀非常嚴重,已有明顯的發熱、疲憊癥狀,或是乳頭有破皮、皸裂的狀況等,不要羞于說出口,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產后乳房的變化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新媽媽一定要提高警惕,科學地做月子,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內分泌變化
隨著寶寶產出體外,新媽媽身體內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陰道皺壁減少。同時,各種腺體的功能,比如外陰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抵抗力也開始減弱。這時,需要調節內分泌,改善產道不適的感覺。內分泌疾病不僅會表現在女性面部長黃褐斑、乳房腫塊和子宮肌瘤,還可能引起免疫系統疾病、骨質疏松癥、高脂血癥等病癥。治療時應著重從調理氣血、化淤散結等方面著手。
另外,女性還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還應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以補充體內水分和營養的代謝。
陰道松弛
曾有數字顯示,約20%~50%的婦女有陰道松弛方面的困擾,但實際只有不足5%的人到醫院檢查。一般人都會以為陰道松弛是一種自然老化的現象,不予理會。產后陰道松弛有很多原因,如生產過程中期引產造成的陰道損傷;多次分娩;產后缺乏運動;產褥期盲目減肥;不注意營養或者過于勞累進而導致盆腔肌肉群恢復不良等。陰道本身有一定的修復功能,產后出現的擴張現象3個月后即可恢復。但經過擠壓撕裂,陰道中的肌肉受到損傷,其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另外,產后需要及時通過一些鍛煉來加強彈性的恢復,促進陰道緊實。
很多人誤認為只有自然分娩會導致陰道松弛,其實剖宮產也會有陰道松弛的現象出現。所以新媽媽應到醫院婦科做定期的檢查,科學地聽取醫生的意見,保養自己的身體。對于考慮行陰道緊縮術者,應慎重選擇。
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是產褥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約為3.8%,主要發生在產后兩周內,其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另外,對于剖宮生產后的傷口發炎也應該特別地予以注意,傷口發炎多發生在剖宮生產手術后的1~2星期內。主要由于剖宮產的傷口比自然產大,出血量也隨之增多;一般而言,手術時間愈久,出血量愈多,傷口感染的機會就會越大,這是自然分娩較少發生的并發癥。很多女性們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致使慢性婦科病困擾自己的一生。
下一篇:哺乳對一些婦科病有康復作用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臍帶繞頸分娩過程要注意什么?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