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心理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引起相關激素分泌,導致身體出現“懷孕”表現
◢無視檢查結果,堅信“懷孕”者或構成妄想,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在近年來的娛樂新聞中,周迅、郭晶晶等明星、名人心急生子的傳聞經常占據頭條。到了育齡的你,見到周圍的同事、老同學紛紛生娃,而家中老人也在一個勁催促,你也開始心急起來。很多人不堪壓力,一時沖動就“大肚”了,結果孩子的健康和夫妻感情受到影響。也有的人“大肚”竟然是假孕——緊張的心情擾亂了自身的內分泌系統,導致身體出現停經、晨吐、腹部變大等“妊娠反應”。最為神奇的是,男人也可以有類似表現,稱為“擬娩”。精神心理專家提醒,有些患者無視各種檢查結果,堅持認為自己“懷孕”,可能患有偏執型精神分裂癥。
壓力:
朋友圈都是“有孩一族”
你呢?
見到閨密們有了孩子,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曬幸福,見人聊天三句不離孩子,很多到了育齡的女性內心難免失落。如果在朋友圈里只有自己還沒有孩子,就更心急了。有的人不知自己究竟要不要孩子,為此感到迷惑。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埃倫·沃克博士總結了“想懷孕”的壓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本能沖動。很多女性都會感到自己的身體有一股原始的沖動,例如結婚后出現子宮疼痛,看到別人的孩子后尤為難受,本能地希望自己生一個。
社會壓力。無數影視作品講述男女主人公相愛生孩子,女性觀眾看了之后就想著自己的生活軌跡也應如此,就像追潮流、品牌一樣。
家庭壓力。很多民主的家長不會干涉兒女私事,包括職業和擇偶,但生孩子是例外——老人家們時常有意無意提出“抱孫子”的想法,無形中給年輕的夫妻制造了很大壓力,覺得不生孩子就愧對父母。
群體壓力。周圍的人一個接一個都有了孩子,從此生活都圍著孩子轉,如果唯獨你沒有孩子,你感覺很不合群,一心想加入“有孩一族”。
面對這些壓力,沃克的建議不要一時沖動,沒做好準備就懷孩子,這不但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對夫妻關系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你應該和另一半坦誠地討論是否要孩子:如果決定要,最好咨詢醫生;如果還不確定,或者沒有準備好,就設法多花時間跟沒有孩子的朋友在一起,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仍然沒有孩子的人。
假孕:
心理壓力影響內分泌后“懷孕”
1554年9月,38歲的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停經,身體變胖,還出現了晨吐。整個宮廷包括御醫都認為,女王懷孕了,預計次年4月底就可分娩。可是,瑪麗的妊娠反應一直持續到7月,最后肚子回復原狀,證實并沒有懷孕。42歲時,瑪麗又自認為懷孕了,還頒令小孩出生后由丈夫擔任攝政王。不過,她還是沒有誕下任何子女,并于年底病逝,王位由長期被她視為眼中釘的同父異母妹妹伊麗莎白所繼承。
這是史上著名的假孕事件。據國際上的統計,假孕的發生率為每22000次懷孕發生1~6次,患者平均年齡為33歲,最小的有6歲,最老的有79歲;三分之二的患者已婚,三分之一的患者已育。
假孕是大腦的想法欺騙了身體,或身體的感覺欺騙了大腦,令人出現懷孕的表現,但其實沒有懷孕。人類的假孕大多是純心理性的,原因是女人想懷孕想瘋了,或者過于害怕自己懷不上。例如,瑪麗一世的假孕就被認為與延續皇家血脈和王位繼承斗爭的壓力有密切關系。當心理壓力影響了身體內分泌系統,引起相關激素分泌,導致身體出現類似懷孕的表現:停經、晨吐、體重增加或者腹部膨脹——這可能是便秘所致,但被大腦解讀為懷孕,引發垂體的內分泌腺體分泌催乳激素等,為生育做好準備。有的患者腰圍變粗,甚至感到胎動,乳房疼痛、膨脹甚至有泌乳,幾乎能夠以假亂真。研究顯示,18%的假孕患者被醫學專家診斷為懷孕,而1%的假孕最終會“分娩”,但什么都沒有生出來。
擬娩:
男人陪女人一起出現“妊娠反應”
2012年9月,英國曼徹斯特男子多德爾在女友懷孕3個月時感受到不對勁,不但身型變得與女友差不多,還出現晨吐、潮熱、腹部脹大等“妊娠反應”。在上班時,他經常累得要休息,晚上要早早上床睡覺。到了女友懷孕33周時,他也重了28磅。最后,他被確診為罕見的“擬娩癥綜合征”。
男女老幼都可以發生假孕——沒錯,男人也可以。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部主任保羅·保門教授稱,這是男人病態情感的表現。有的男人在妻子或者女兒懷孕后會出現類似懷孕的表現,包括體重增加、犯惡心、頭痛、易怒、腰痛、腹痛等,被稱為擬娩。有研究發現,約有一半準爸爸在妻子孕晚期出現體重增加,在妻子臨盆的時候,很多準爸爸出現腹痛。目前認為,擬娩可能是男性體內雌激素、催乳素、氫化可的松水平增加所致。
治療:
“懷孕”構成妄想者需治精神病
一名30歲的女子挺著一個大肚子到診所對醫生說,肚子里的孩子在作動。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肚子里不僅沒有胎兒,就連子宮也沒有——她的病歷顯示,兩年前她做了子宮切除手術。
假孕的最大特點是患者相信自己已經懷孕,醫生會出示醫學上的證據來說服患者沒有懷孕,例如B超或者其他影像學檢查的結果,患者通常會相信。國外有醫生對假孕患者實施全身麻醉,醒過來后就恢復正常了,連肚子都能收縮到正常大小。
如果患者仍執迷不悟,就可能患有精神疾病。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科主任王德民稱,有的患者無視檢查結果,對懷孕堅信不疑,天天跟腹中“胎兒”對話,就可能構成了妄想,是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的表現,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沒有達到妄想的程度,王德民建議進行認知心理治療,用B超等檢查結果反復強化沒有懷孕的事實,改變錯誤的認知,直到患者接受為止。文/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
下一篇:五大舉措透支女人“孕”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空調吹多了吹出了不孕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