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35歲的市民邵女士是名大齡孕婦,因此家人對她的飲食特別注意,除了提供營養豐富的主食,進入高溫天氣后,她每天還要吃到大量的西瓜和哈密瓜等水果。近日,邵女士產檢時,發現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各大醫院的婦產科都增加了不少建卡的準媽媽,但專家表示,由于近幾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如飲食中能量過高、活動減少、攝入水果過多等,妊娠糖尿病的發生逐漸呈上升的趨勢。
A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蘇北醫院婦產科副主任護師張蓉萍介紹,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而妊娠糖尿病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種是妊娠后首次發現或發病的糖尿病,又稱為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孕婦中80%以上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婦女分娩后血糖一般可恢復正常,但將來發生2型糖尿病機會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均有較大危害,應引起重視。
高血糖可使胚胎發育異常甚至死亡,流產發病率高,可達15%-30%;妊娠高血壓病發病率高;羊水過多的發生率較非糖尿病孕婦高10倍左右;因巨大兒發生率明顯增高,致使產程延長、難產、手術產、產后出血率亦增高。而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的新生兒患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幾率,是非糖尿病孕婦所生新生兒的6倍。
那么妊娠糖尿病有哪些癥狀?專家表示,首先是饑餓感。這個妊娠糖尿病早期癥狀很容易被忽視;其次是口渴;第三,皮膚瘙癢,很多孕婦都不把瘙癢當回事兒;第四,容易感到疲乏:疲乏可能是糖尿病導致的,也可能是勞累導致的;第五,尿頻。此外還有頭暈。糖尿病患者很容易發生血糖低的癥狀。有的孕婦會頭暈,甚至暈倒,這個時候就一定要去醫院驗血糖了。
B 哪些因素會誘發妊娠糖尿病?
一般而言,如果是年齡大于35歲的產婦、有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兒分娩史、肥胖、不良產史(流產、死胎、胎兒畸形等)、孕前多囊卵巢綜合征等,較于一般普通孕婦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對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在第一次產前檢查時就應進行有關檢查;對于一般孕婦,在孕24-28周須進行糖篩選試驗,即口服50克葡萄糖,服糖后1小時測血糖,如血糖≥7.8mmol/L,需做葡萄糖耐量試驗,我國多采用75克葡萄糖耐量試驗。
C 如何預防妊娠糖尿病?
首先需控制飲食:多選血糖生成指數稍低的食物,控制脂類物質、鹽和食用油的攝入量。其次,不要吃過多水果,水果含有很多種糖,現代的孕婦一日三餐的供給大都能使身體能量充足,這種情況下過多糖類會經代謝轉化為中性脂肪存入體內。第三,攝入充足的綠葉蔬菜,多喝水能增加血容量,加快有害物質的排泄。此外,適量運動有助控制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孕婦運動不應只局限于輕松的散步,還可經常做些如孕婦操,適當地增加一些上肢運動。通訊員 朱海蓉 記者 夏超群
【相關鏈接】
控制血糖,有哪些誤區?
專家表示,其實除已患病的孕婦之外,一般孕婦也不能忽視控制血糖,防病治病,尤須警惕三大“誤區”。
誤區一: 管住嘴巴就行。在不少孕婦看來,控制糖的攝入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預防、治療妊娠糖尿病,我們除了管住糖的“進口”,還可以管住糖的“出口”——研究表明,通過適度的運動,可促進葡萄糖利用,從而有利于血糖控制。
誤區二:水果可以敞開吃。很多準媽媽覺得水果里的維生素、纖維素等可以讓寶寶長得快又好,往往猛吃水果,甚至有一天吃一個大西瓜的。殊不知,水果含有大量極易被吸收的果糖,過量吸收果糖正是引發妊娠期糖尿病的最大誘因。因此,孕婦吃水果也要“保質保量”——每天正常飯后吃一兩個水果,少吃高甜度水果,選擇獼猴桃、柚子等維生素含量高、含糖量低的水果為宜。
誤區三:產后無須再控糖。絕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后糖代謝異常能夠恢復,但有部分產婦在產后5-10年發展為2型糖尿病。產后5年內是發展為糖尿病的高峰期,并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包含一部分妊娠前存在的糖代謝異常者,因此產后進行血糖檢查非常重要,并要長期追蹤觀察。
下一篇:孕后這些炎癥需要治療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期遭遇“蛋白尿”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