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出現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可能與忽視孕期口腔健康有關。這一被牙周醫學界廣泛熟知的知識,卻鮮為大眾所知。尤其大多數準備懷孕的育齡期婦女,更是知之甚少。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一份“孕前婦女牙科遵醫行為對妊娠安全結局影響調查”顯示,計劃懷孕的育齡婦女曾接受過常規口腔檢查者寥寥無幾,專為懷孕進行口腔檢查者更是少之又少。專家提示,應充分重視孕前孕后的口腔保健。
1.孕婦患牙周病早產概率高7倍
當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牙醫楊秀巧向年輕女患者提問“從計劃懷孕至今有無做過口腔檢查?”時,回答多數都不出所料的是“沒有”。
對于這樣的回答,楊秀巧已經有些習慣了。楊秀巧告訴記者,按照立項課題最初的設想,是希望通過檢查孕前婦女口腔狀況,給予治療保健建議,跟蹤受試婦女孕前牙科遵醫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院方希望根據遵醫行為差異,分析孕期口腔健康差異與妊娠安全及妊娠結局之間的關系,以期達到提高社會婦女對于孕前口腔衛生健康的重視及指導孕期口腔干預的目的。但是,在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就孕前口腔保健進行相關調查研究的近一年時間里,僅收集到50多個樣本。
作為人口超千萬的城市,適婚育齡期婦女至少占百萬。其中,本身有優生優育觀念的人不少,但主動接受孕前檢查的人不多。而傳統意義上的孕前檢查,更多地關注身體功能的檢測。“這一數據很鮮明地告訴我們,孕前口腔檢查不為人所知,更談不上重視。”說起這些,楊秀巧有些無奈。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牙周疾病可能會導致早產和低體重出生兒。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患有牙周疾病的孕婦,其早產的概率可能會提高7倍。另一項研究顯示,牙齦疾病會增加孕婦患先兆子癇(一種表現出高血壓、水分滯留和蛋白尿的妊娠期并發癥)的風險。
2.孕期比平時更易患口腔疾病
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金東,從事牙醫保健工作已有近二十載了。作為資深臨床主治醫生的他表示,其實孕婦罹患口腔疾病與正常人疾病基本無異。
孕婦特有的口腔疾病僅為妊娠性牙齦炎,系因性激素水平改變導致牙齦對感染因素的易患傾向,炎癥本身過程與非妊娠期炎癥基本無異。由于部分患者諱疾忌醫,最終導致分娩后失牙情況較多。部分嚴重的牙周炎孕婦導致分娩早產與低出生體重兒風險增大,對早產兒及其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因為孕期黃體酮和雌激素水平增高后,可能導致牙齦對牙菌膜內的細菌刺激產生與平時不同的反應,出現腫脹、出血和疼痛等狀況。加上飲食習慣的改變,孕期比平時更容易患口腔疾病。比如常見的口腔細菌感染。誘因一是齲病,指口腔中的致齲菌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發酵產酸,導致牙齒脫礦,牙齒產生齲洞,齲洞波及神經時,人們就會感到牙痛;二是智齒冠周炎。
另外,在孕早期,有些孕婦嘔吐、返酸較嚴重的,導致口腔唾液pH值降低,可能會造成牙齒脫礦,導致酸蝕癥。
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最簡潔有效方法就是,進行孕前的口腔健康和孕期的健康維護。如果你在懷孕前就注重牙齒健康,選用合適的牙膏、牙刷,合理使用漱口水,做好口腔保健,就能夠有效地減少孕期患牙病的風險。
3.傳統觀念導致認識誤區
盡管在醫學上,孕期的口腔疾病治療不是絕對禁忌癥,但是患者及醫生在孕期口腔保健的倫理學層面的態度大相徑庭。
由于缺乏醫學常識,患者忽視口腔疾病給孕期安全帶來的危害,卻認為治療會影響胎兒而忍痛;醫生缺乏指導性的操作規程,風險大,再加上目前醫患關系緊張,擔心引起醫療糾紛,大量孕婦的口腔疾病處于失治狀態。臨床上遇到的孕期牙科急診情況只是冰山一角。
實際上,忽視孕期口腔問題,容易引起許多潛在的風險。首先是感染對妊娠安全的影響。如同身體其他部位感染,比如感冒一樣,口腔感染性疾病同樣危害母子健康,關于牙周炎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關系就是一個例證;其次是疼痛。劇烈的疼痛同樣是孕婦的大敵,可能因此引起宮縮,甚至早產;第三,心理壓力,口腔是身體淺表器官,孕期負擔更是沉重,任何口腔異常均會影響孕婦心理失衡,從而影響基礎代謝;第四,口腔是消化道的開始,營養攝入的主渠道,直接影響營養狀況;第五,一旦出現口腔急診情況,會引起較為復雜的倫理學糾葛,使得治療復雜化。
相關鏈接
孕前口腔檢查小知識
孕前準備何時進行口腔檢查?
無論有無懷孕都應該每年檢查一次牙齒,尤其對于孕前婦女最好在孕前半年檢查。
口腔檢查拍攝牙片的輻射指標是否影響懷孕?
X線片是正確診斷和成功治療口腔疾病的基本保證。研究表明,全景片時子宮接受的放射量遠遠低于可能造成胚胎發育異常的最低限度。常規拍攝1-4張牙片,牙科放射對胚胎造成的損害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在妊娠期1—3個月以及7—9個月除非急診必須,應避免照射X光片,懷孕4—6個月可在防護措施下進行X線照射。推薦使用鉛圍裙。
孕程中是否能接受治療和拔牙?
根據我國《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孕產婦篇的指導原則及臨床實踐,孕期過程中治療和拔牙不是絕對禁忌癥。但是,由于倫理學的原因,尚未有較權威的隨機臨床研究提供絕對安全的依據,不排除不確定風險及相關并發癥。
在懷孕4—6個月是孕期治療口腔疾病的最佳時期,口腔治療最好在此階段完成。懷孕1—3個月以及7—9個月,口腔急癥處理一般不受上述限制。
產后多久建議進行檢查口腔?
出于安全起見,孕早、晚期口腔疾病的治療可以以緩解孕婦的疼痛為主,完善的治療可延續到產后。除了使用藥物后應當調整哺乳時間外,沒有特殊禁忌。
洗牙是否更易磨損牙齒,破壞口腔環境?
正規的洗牙是不會磨損牙齒的。潔牙是一種很好的牙齒保健手段,亦是治療牙周病的基礎措施,通過定期的潔牙,不但可以徹底清潔牙齒上的菌斑和牙石,令牙周組織保持健康,防治牙周病,而且,潔牙時能夠發現細小的不易察覺的牙病。孕婦由于激素水平的改變,更容易出現或加重牙齦及牙周炎癥,洗牙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記者 黃付平 通訊員 楊秀巧
下一篇:孕婦看電視有哪些禁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何懷上雙胞胎反會更危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