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中年人承擔著沉重的社會責任,不僅是家庭的脊梁,還要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因此,他們常常會因心理負荷過重而患上神經衰弱。值得關注的是,神經衰弱在中年群體中患病率較高,但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上海華東醫院老年內科、臨床藥理主任醫師耿曉芳曾接受過一些患者的咨詢,并對中老年群體的精神障礙做過相關研究。她告訴記者:“神經衰弱的主要表現就是病人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情緊張難以放松,特別容易煩惱、激動或發脾氣,無法安心工作,受一點刺激都難以忍受。”其早期征兆包括入睡困難,睡眠淺、多惡夢,甚至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頭昏腦脹,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渾身疲乏、體力不支等。
“絕大多數中年人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并沒有重視,直到身體某個部位感到不適,才去尋醫問藥,一旦知道自己患上神經衰弱后又變得非常緊張。這都是不對的。”耿醫生說,“神經衰弱并不是不治之癥,早期的情緒障礙完全可以進行心理、藥物的綜合調治。不過,抗抑郁藥有很多副作用,應遵醫囑。”
當然也有不少病人擔心,總睡不著覺,腦子會不會變壞;記憶力下降,自己會不會變傻,這很可能成為新的負擔,進一步加重精神的緊張和身體的疲勞,從而使神經衰弱更嚴重。在治療時,應解除疑慮,除了對已經衰弱的神經系統給予保護性休息外,還應該施以適量的鍛煉,使神經系統能夠逐漸適應外界環境。如果神經衰弱問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則在從事體育鍛煉的同時,還必須積極進行原發疾病的治療。
那么,神經衰弱者適宜參加哪些體育活動呢?一般認為,太極拳、氣功、按摩、健身走、慢跑、打乒乓球等都會有助于緩解神經衰弱。醫學實驗表明,神經衰弱患者每天做較長距離的散步(2—3公里)有助于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血管活動失調的癥狀,如頭痛等。
神經衰弱患者參加體育運動時首先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嚴格掌握運動負荷,切不可練得過久、過量、過猛。體力較好者可參加短距離的拉練或旅行參觀,以轉移注意力、改善情緒、鍛煉體力。情緒較差、精神萎靡的患者適宜進行提高情緒的運動,如乒乓球、籃球、劃船、跳繩、踢毽子等,或每天清晨到綠化地帶、樹林深處,或是陽臺、庭院進行深呼吸。其次,選擇好鍛煉的時間和地點很重要,最好在早晨或傍晚前,應避免在睡前活動,以免過度興奮,妨礙睡眠;鍛煉地點則最好要有新鮮的空氣。再次,鍛煉后要做些輕微的整理活動。如按摩、洗腳等,以促進身心的平和與安靜。
耿醫生表示,神經衰弱只要早發現早治療,一般不需太長病程,就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下一篇:戀物情結是否影響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媽媽的苦惱:孩子為何“戀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