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寶寶變得行為乖張、異常黏人、總是喜歡哭鬧、入睡困難或者睡不踏實,甚至沒有任何器質性的原因卻無端地頭痛腹痛或者引發其他“疾病”的時候,做媽媽的你是否想過,真正的罪魁或許不是別的因素,而恰好是你的不良情緒呢?
欣欣是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都很好帶,不過最近突然出現很多“問題”行為,比如白天不許媽媽去上班;媽媽回到家就糾纏不放,一步都不離開;晚上入睡困難,夜間常常無緣無故地醒來好幾次,并且每次醒來都哭鬧不休,一定要媽媽抱著他不停地里走來走去,他才會慢慢地安定下來。
欣欣媽的上班壓力很大,加上欣欣一鬧,睡眠質量不高,她就更累了。有一次,欣欣媽聽了朋友的建議,在欣欣夜間無端哭鬧的時候,決定狠狠心不理睬他。沒想到小家伙居然硬生生地哭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媽媽妥協,他才在極度困倦的情況下,抽咽著窩在媽媽懷里睡著了。越來越累的欣欣媽更心煩了,有時候難免對欣欣失去耐心,因此發發脾氣也是常有的事情。不過欣欣可不體諒媽媽的苦衷,他的行為一點兒都沒有好轉,甚至越演越烈,給媽媽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挫敗感。
透視欣欣的“問題”行為
欣欣媽咨詢了很多人,排除了諸如缺乏營養素、疾病、就寢環境不良等能夠想到的所有問題,但還是沒能讓欣欣變得乖巧。欣欣媽變得越來越焦慮,而欣欣的“問題”行為也跟著不斷升級。欣欣媽帶他看過好幾次醫生,醫生的結論都是沒有發現器質性原因。這讓欣欣媽非常苦惱:難道才2歲的寶寶就學會了撒謊嗎?最終,欣欣媽筋疲力盡,只好聽天由命,放棄任何努力。
令欣欣媽欣慰的是,有一天家里來了一位做心理咨詢的朋友,跟朋友家長里短地一聊,欣欣媽這才明白,欣欣確實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完全出在自己身上。原來,欣欣媽這段時間在工作上遇到一些麻煩,她被老板從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發配”到另外一個不那么重要的部門,雖然老板美其名曰“方便她更好地照顧孩子”,但是欣欣媽每每想到自己工作一直都很努力,雖然現在有了孩子,卻并沒有因此影響到工作,她就難免感覺不平衡。
以前回到家,欣欣媽都會很開心地陪欣欣玩,而自從有了這次不愉快的調換工作的經歷之后,欣欣媽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全心全意陪伴欣欣了。即便跟欣欣玩的時候,她也常常走神,總是在考慮怎么樣干得更好,以實際行動來體現自己真正的實力。當然,為了證明自己有了孩子一樣可以努力工作,欣欣媽還常常主動加班,更加賣力地工作,于是陪伴欣欣的時間就更少了。
朋友指出,欣欣雖然還小,但是他一樣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媽媽敷衍的態度和焦慮的情緒,因此,建議欣欣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欣欣相處的時候把工作拋到腦后,全心全意陪伴欣欣,全面提高和欣欣相處的質量。果然,過了沒幾天,欣欣就變得乖巧了很多,欣欣媽的煩惱自然也消失了。
寶寶具有察覺心理的本能
我們常常以為寶寶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在跟寶寶玩耍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就會掉以輕心,一邊想著自己的事情,一邊“假心假意”陪寶寶玩耍。實際上,寶寶雖小,他一樣具備感知媽媽情緒的本能,可以準確地感應到媽媽情緒的變化,并以他與生俱來的方式給予回應。別說欣欣已經2歲,具備了足夠理解與表達人類各種情緒的能力,即便是兩三個月的嬰兒,他也具有令人驚詫的觀察力、理解力和反饋能力,能夠敏感地察覺撫養人的行為心理特征。
嬰幼兒就更不一樣了,在跟父母交往的時候,他們的觀察力、理解力和反饋能力常常會遠遠地超出成人的想像。雖然他們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但是他們一樣可以準確地察覺父母尤其是媽媽的行為心理,與父母聲息相通。比如嬰兒一出生就對媽媽的聲音有特別的偏愛,他能準確地判斷出是誰在抱他,他似乎更享受在媽媽懷抱里的感覺。如果周圍有人逗弄他,那些面相比較柔和、真正打心眼里喜歡孩子的人往往更受歡迎,而那些看起來堆滿了笑、內心深處實際上討厭孩子的人,他就會本能地回避。嬰幼兒有一種截取成人身上最原始、最隱晦的心理秘密的本能,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有孩子緣,而有的人似乎天生就不受孩子歡迎。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尋找寶寶拇指依賴的源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常見的三大分離焦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