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豆媽記錄:變本加厲,開始逆反 1歲7個月
上回講到,豆子鬧獨立,認為自己很好很強大,對此,我們表示支持,可以配合。但是,他因此而變本加厲,直至鬧出一起很震撼的事,使我充分意識到臭小子要反了。
帶豆子去醫院做兒保,檢查完身體,醫生給開了一些常備藥品。我牽著豆子來到取藥處,把處方交給工作人員,他們就會去里面準備藥品,準備好了會叫號領取,所以我們就在一邊等待。
胖子閑來無事,就四處溜達,取藥處的隔壁是門診輸液的地方,一個大房間里半坐半躺著十幾號病員,大家寂寥地打著點滴,等瓶子里的藥液輸進身體。胖子站在輸液間的門口,停住了腳步,他不明白為什么這些人的身上都連著一根管子,為什么他們都坐在那里不說話,他拉拉我的手,說:“媽媽,你蛋!”胖子的舌頭也比較胖,說“看”字說不清,糾正很多次了,還是“蛋”。
豆媽就很耐心地跟他解釋,這些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是生病了,管子里流的是藥,流進身體里病就好了。并且不失時機地對小豆子進行公德教育,你要乖,叔叔阿姨要休息,要安靜,不可以去吵他們哦。胖豆子表示非常理解,愿意做個好孩子,隨后去別處溜達了。
輪到我們拿藥了,我讓豆子在邊上等著,自己湊到柜臺前取藥。就在此時,令人震撼的一幕發生了。幾分鐘之前才說要做好孩子的胖子,竟然陽奉陰違,趁我不備,一溜煙跑到輸液室門口,憋足中氣,大叫一聲:“啊~~~~~~~~”我幾欲暈倒。
眾目睽睽之下,一把抓住豆子,迅速將其拖離現場。太丟人了!慌張得連對不起都忘了說,一路低著腦袋拎著胖子,逃竄出醫院大廳,如芒在背。
真是怒從心頭起,這是赤裸裸地對抗啊!還有沒有王法了?還講不講誠信了?!我在轉角處停住腳步,怒發沖冠對著豆子。在強大的氣場前,豆子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性,怯生生地試探一下:“媽媽……”“媽媽很生氣,豆子剛才很不乖!”豆媽毫不留情地斥責道:“怎么可以故意去吵別人,明明說了要當好孩子………………(以下教育并發泄過程省略XX字)……”
很顯然,這個小朋友出現逆反行為了。反思一下近日的情況,其實是有很多征兆的。譬如熱衷爬家里的電視柜,屢禁不止。我家的電視柜是分兩級的,矮的一級只有30cm高,爬爬無所謂,但通過矮的一級可以爬上高的一級,那就有60cm的海撥了,足以摔得豆子鼻青臉腫。因此我們防患于未然,只要見到豆子在攀爬柜子就立即制止,主要采取口頭威脅,數數:“一——二——三,打屁股啊!”攝于我和他爸爸的淫威,豆子一般在數到2的時候就悻悻地下來了。但爺爺反映,這兩天豆子蠢蠢欲動地往電視柜上爬時,爺爺數:“一——二——三——”豆子還幫著喊:“打屁股!”毫不收斂手腳。小狗東西,仗著爺爺不真動手,還知道欺負好人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豆子越來越有自己的主意,越來越刻意突出自己的個性,原本他是個很隨和的小胖子,家里誰他叫去倒個垃圾拎個拖鞋什么的,他總是屁顛屁顛地就去了,很是惹人喜愛。現在,再也沒有隨叫隨到這樣的好事了,完全看心情。更有甚者,連吃東西這種事情都可以演變成叛逆了,本來豆子是走向茶幾上那袋餅干的,我說,豆子要吃餅干啊,他聽了此話根本不經過大腦就說:“不吃!不吃!不要吃!”豆子本是吃貨,居然為了逆反連餅干都否定了。可見人叛逆起來簡直喪失理智。
我知道每個孩子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我自己的青春期就叛逆得很,然而理解歸理解,一旦豆子跟我對著干,給我添亂,我還是忍不住惡向膽邊生,他才這么小就不受我控制了,等他再長高長大一點,我豈不是要跟他械斗。懷念豆子的嬰兒時期,那時候他躺在床上,身都不會翻,多么老實,多么可愛……
心理師爸爸的分析: 沒有叛逆,只有控制
在這個時期,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干,期望能展現自己的意志,表現自己的獨立,會對成人的權威發起挑戰,并希望按他們自己的愿望來控制周圍的世界。
我不想用叛逆這個詞,因為豆子并不是叛逆,對他來說,這些是正常不過的行為。 與其說是叛逆,不如說是開始發展自我了。他并沒有想和媽媽對著干,只是媽媽在壓迫他發展自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可以這樣說,是壓迫在先,才會有反抗一說。當然,從一個沒有自我,被成人控制的寶寶成了另一個不受控制的寶寶,的確很容易讓家長認為那是叛逆。
家長之所以控制孩子,是因為希望寶寶一直能夠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長。這種類似“癡人說夢”的想法,根植在他們的無意識中。這種心情也很可以理解,帶寶寶很辛苦,假如寶寶能聽話、能服從,家長自然可以輕松很多。但這是一種自私的想法,家長只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對于這一點,有的家長并不愿意承認,有的則根本沒有發現。能承認自己自私的家長,恰恰是真正的好家長,他們可以讓寶寶有一個更加健康的成長氛圍。
很多家長總會用“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來掩蓋自己內心陰暗的動機。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你要聽我的。呵呵,我這樣所說,可能會令很多父母焦慮,甚至產生憤怒感。但這樣的焦慮和憤怒,或許正好是被擊中內心才會表現出來的情緒。
一個2歲多的孩子騎著自己的小自行車,媽媽在后面用繩子拉著。小男孩子努力地想掙脫,但還是不斷地回頭看媽媽的臉色。終于,小男孩子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把前面一個奶奶的腳跟撞了一下,我從他的表情判斷出這是故意的。那個奶奶可能是那天心情不好,直接對小男孩的媽媽指責了幾句,那位媽媽一定是很尷尬的,(有可能那個媽媽是一個自我價值感比較低,很在乎別人看法的媽媽),她的臉立刻紅了,隨后就在孩子的腦袋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男孩子很驚恐,這從眼神中可以看出來。然后,小男孩子很無辜地哭了。
我能感覺到小男孩的恐懼和悲傷,也能感覺到媽媽因為羞愧而產生的憤怒。媽媽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無力和羞愧感,因此把憤怒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在打了孩子一下后,嘴里還在“教育”:“叫你不要這樣,好好騎,看惹禍了吧!”那意思就是說:我打你是應該的,你活該。
這位媽媽用繩子拉著自行車,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也可能是怕孩子亂騎闖禍,她之前肯定已多次教育孩子要“好好騎”了,但孩子不肯聽話,所以當她被老太太訓時,就忍不住教訓孩子了。她也許沒想到,孩子撞奶奶腳跟,正是因為被她控制得很不爽,才下意識地反抗一下,搞個惡作劇。孩子這么小,還沒到思考的年齡,不能真正懂得規則,不能想到這個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傷害,他只想表達自己的感受。媽媽憤怒的臉孔和頭上很重的敲擊,一定給他帶去心靈的創傷了。關鍵是創傷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媽媽又用斥責使創傷加劇。
我不能認同這種帶孩子的方式,從那個孩子身上,我甚至可以看到將來的青春期里,一個無力、憤怒的母親和一個憤怒、充滿攻擊性的不良少年之間的對峙。
說回豆子,他也在用一些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表達著攻擊的欲望。其實,攻擊性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有些人是對別人,有些人是對自己。從心理的角度來看,一些好人得重疾的現象可以這樣解釋:好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所有憤怒和攻擊全部被壓抑在自己的身體內,而這些長期壓抑的情緒和攻擊,造成了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很多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獨立性,證明自我的存在,會在強烈的控制下表達出內心攻擊的愿望。比如很多孩子吃飯老是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吃,必須按照父母的愿望去吃,就會漸漸變得挑食甚至厭食,這其實是在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因為他們認為吃東西是為了別人,而不是出于自己想吃。所以,看到那些被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追著喂飯的孩子,很多人都會同情大人,我反而同情孩子。
什么樣的孩子會產生“把自己的生理需要當成是為別人而做”的思維模式呢?那就是被控制的孩子,沒有自我的孩子,在已經表達出不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還常常被“愛”他們的大人們強迫要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有時也會拼命地維護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想去玩一些東西的時候,常常又被“愛”他們的大人強迫放棄了。當他們想玩泥巴的時候,大人們因為臟而直接阻止了;當他們對一個小蟲子感興趣的時候,大人為避免被叮咬又阻止了。
他們在大人的名為保護實則是控制下成長,總是難以實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這樣的寶寶,能怎樣呢?要么放棄自我,要么拼命抵抗。媽媽們,當你面對寶寶的“不聽話”而感到無力、沮喪甚至憤怒時,一定要提醒自己,恰恰是你對他的控制激發了他的對抗。寶寶是在用他的方式讓你體會到被控制的無力感,讓你體會到他的感受。所以,大人們的無力感是寶寶給的嗎?不,是大人自己想要控制,而控制不能導致無力感的產生。
一個在非控制情景下成長的孩子,是不需要反叛的,他們會和家人建立更和諧的關系。因此,反叛,不是必然。對媽媽來說是反叛,對孩子來說是完成自我。平和地看待孩子的自我萌發,等待他完成這個過程,和諧關系自然天成。
下一篇:英建議嬰幼兒不看電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助寶寶辨認顏色好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