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歲的格格最近特別執拗。
玩耍的時候,玩具一定要按格格的想法來擺放,如果媽媽不小心動了一下,格格就會大叫起來,然后一定要把玩具放到指定的位置上。
搭積木時,格格拉著媽媽一起搭,但是,當媽媽搭了一個時,格格又不滿意,一定要把媽媽搭好的推倒,自己重新搭。
晚上睡覺時,格格一定要蓋自己的被子。有一次,格格的小被子洗了,還沒有完全干,爸爸替她蓋上了大被子,格格就大叫起來:“這不是格格的被被,是爸爸的被被,我不要,我要自己的被被!”說著,格格就大哭起來,無論媽媽怎么勸說,格格就是要蓋自己的被子。最后,媽媽不得不用吹風機吹干被罩,讓格格蓋了自己的被子。
【分析】
研究發現,孩子對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的第一個月就能注意到。當孩子看到一些東西放在恰當的位置上時,他就會高興和興奮。孩子對秩序的熱愛和成人不同。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就要從他們將來要支配的環境中得出適應的原則。由于孩子是由他們所在的環境塑造的,他們需要確定的規則來引導。
對于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幼兒來說,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這種程序和秩序只要進入幼兒內心,就成為幼兒最初的內在邏輯。
令人遺憾的是,當孩子表現出秩序敏感期的行為特征時,很多父母不是沒有發覺,而是覺而不察,以致錯失了良機。有些家長以為是孩子淘氣,感到不耐煩,甚至還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進行批評斥責,讓剛剛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幼小心靈無法充分體會成長的美好,以致變得混亂、孤僻、不再有勇氣探索未知。
【支招】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對待處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呢?
不要讓孩子秩序錯亂
對孩子來說,秩序會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比如一個不到2歲的孩子在看到保姆拿走他常坐的小椅子時,就會大哭抗議,指導椅子回歸原位。其實,對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只要物品改變了它們應該在的位置,孩子就會很快發現,并且要求回歸原位,如果大人不理解孩子的這種敏感性,而是讓孩子秩序錯亂下去,那只會讓孩子心理產生強烈的沖突,不利于孩子以后規則的建立。
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當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時,他仿佛受到了某種刺激,受到了某種指令。比如,一塊肥皂躺在洗漱臺上而沒有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只椅子放在不恰當的地方,一個2歲的孩子會突然注意到它,并把它放回原處。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注意到了這些小的細節上的不協調,而大人和更大一些的孩子卻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秩序感也讓孩子認識到每樣東西在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能記住某件東西應放在什么地方。這也意味著,孩子能夠適應環境,能夠在所有的細節上支配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能夠感到平靜和快樂。因此,當孩子樂于去做一些關于秩序的事情時,家長不妨滿足他的這個需求。
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
秩序的破壞會給兒童帶來不安全感。如果寶寶突然固執地要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做事情,不允許先后次序發生變化,對物品擺放的位置有特別的要求,不許改變等。這說明他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
秩序的敏感期到來時,我們應保護兒童、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協助兒童、盡可能給兒童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
幼兒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品的要求上,蒙臺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缺少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然孩子的智能也無從建構。
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擺放有序,每次使用后一定注意及時歸位。孩子的東西更要注重擺放有序,家長不要隨便去變換它們的位置。盡量不要對孩子居住的環境有太大的改變,尤其是長途旅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比如頻繁地為孩子更換床鋪、居室、生活環境等等。即使不得已,也要給孩子一個適應期和過渡期,并且要為孩子可能的不適應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處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這不僅能讓孩子形成整潔有序的習慣,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崔華芳(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下一篇:對付“叛逆”寶寶實用策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06歲兒童的發展敏感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