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總是出其不意地考驗著媽媽們的耐心極限。盡管不停有人會安慰到處“救火”疲于奔命的搗蛋鬼的媽媽說:“調皮的孩子聰明呀!”除了這句輕描淡寫的安慰,可憐的媽媽們實在需要更強大的心理支持——是的,會搗蛋的孩子其實是很了不起的!
【搗蛋大投訴】
鹿溪媽媽的投訴:
4歲半的鹿溪在媽媽眼里簡直就是“以搗蛋為己任,以不搗蛋為失職”的典型代表。
搗蛋行徑一:把媽媽的香水加在爸爸的紅酒里。可憐的爸爸喝了一口之后,臉都綠了。鹿溪卻很無辜地分辨說:“香的呀!香的呀!”
搗蛋行徑二:只要還沒拆封的包裝,一旦被她發現,立刻會遭遇“毒手”。結果有一天把爺爺準備送人的很高級的茶葉全部拆開,撒了一地。爺爺心疼得胡子直抖。
搗蛋行徑三:媽媽一轉身的工夫,浴室里的卷筒紙就被她全部抽了出來。媽媽回到浴室,就看到一個光屁股的小孩在仿若白雪般的世界里哈哈笑。
創創媽媽的投訴:
5歲的創創做的很多事情都讓媽媽直叫:“真格吃不消了!”
搗蛋行徑一:家里所有的墻壁上都是他的“墨寶”。不知道為什么,他就是不喜歡畫在紙上,就喜歡在墻上涂鴉,屢教不改,大家也都拿他沒辦法。
搗蛋行徑二:創創最喜歡呼朋喚友,經常把小朋友叫到家里來玩。有一天,外婆在做飯,聽聽沒動靜,結果推開主臥的門一看,創創帶著三個小朋友竟然穿著鞋子在床上跳!
搗蛋行徑三:創創的玩具沒有一個是完整的,小汽車、小飛機什么的,只要一到他手上,立刻就被拆得七零八落了。
搗蛋行徑四:直接從5級高的臺階上跳下來,意猶未盡之后挑戰7級臺階,結果就在媽媽轉頭和別人說一句話的工夫,摔了!手臂骨折!光榮負傷的他竟然還抽空鼓勵比他小一歲多的鄰居家的弟弟說:“跳呀!你倒是跳呀!”媽媽氣得都要暈過去了。
【搗蛋有道理】
好奇心和探索欲支配我去探索世界
這個世界對于我來說充滿了新奇,任何在大人眼里司空見慣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需要了解、需要征服的。我會仔細研究每一樣能到手的東西,我會去任何一個我感興趣的地方,我會嘗試每一個對我來說有挑戰性的事情……“危險”?嗯,這是個新詞匯,我好像沒有聽到過。
我覺得,只有這樣做,你們才會注意我
爸爸要加班,媽媽要網購,他們倆對那個小小的電腦好像更感興趣。雖然爸爸媽媽經常說我是他們最愛的寶貝,可是為什么我就感覺不到呢?只有在我做一些“好玩”的事情之后,媽媽他們才會大呼小叫“你怎么又搗蛋啦”,然后趕緊奔過來。我要求被關注!我要求被重視!我要求被愛!
不是我想搗蛋,只是我的能力好像還很有限
媽媽很生氣,“你怎么又搗蛋了?”好像我又把事情搞得一團糟了!其實我真的是想幫忙,不過看起來我的小手和小腳好像還沒發展到我可以自如控制的地步,所以我才會“小錯不斷,大錯經常”。其實真的不是我的錯。
那些“標準”對我來說太難理解了
“可以”或者“不可以”,媽媽提供的標準好像總是在變,因地而異,因時而異,我永遠搞不清楚。“你怎么又搗蛋啦?”可是,媽媽,這些事情明明在家都可以做的呀,為什么在別人家里就不可以做呢?
我只是喜歡模仿,這也是我學習的一種方式
模仿爸爸媽媽,模仿大一點的哥哥姐姐,模仿電視里看到的情景,雖然稚嫩,雖然總是不到位,雖然有時還“理解錯誤導致相反結果”,可是,我就這樣慢慢長大了。
【搗蛋有意義】
對于低幼年齡的寶寶來說,父母要看到“搗蛋”背后身體機能的發展和進步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搗蛋”行為有很明顯的不同。0~3歲的寶寶身體機能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他們會樂此不疲地重復很多在爸爸媽媽看來很搗蛋的行為,比如說亂扔東西、大喊大叫等,其實是他們發現自己可以“這樣做”之后的自然行為。父母要看到“搗蛋”行為背后寶寶身體機能的發展和進步,然后適時給與寶寶一定的行為指導,幫助寶寶明白到危險的界限就可以了。
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父母要看到“搗蛋”背后“自我”以及各項智能的萌發和強化孩子身上層出不窮的搗蛋行為每每令父母頭痛不已,但是會搗蛋的孩子肯定不會比別人差,甚至換個角度想一想,孩子的搗蛋行為背后其實可能包含著很多父母有待去發掘的潛能。比如說,喜歡亂涂亂畫的創創可能對畫畫有很大的興趣,好動的他的運動機能肯定也不錯,樂衷于拆裝玩具是基于他空間能力發展的需要,而喜歡做各種嘗試的鹿溪非常愿意探究各種各樣的事物,她的自然感知能力應該說非常不錯,雖然并不能確定說他們長大之后必然會在某些領域有所成就,但至少父母應該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對搗蛋行為有一個相對積極的評估,從而作出恰當的有利孩子身心發展的反應,而不至于被“生氣”沖昏頭腦,于沖動之下做出粗暴簡單的行為。
【治搗蛋有辦法】
雖然我們也很愿意給父母們強大的心理支持——會搗蛋的孩子其實是很了不起的!但成天與搗蛋鬼孩子打交道畢竟不是很讓人期待的事情,怎么能讓這些身心都特別活躍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改善與父母或者老師的配合度,同時讓其珍貴的個性得到尊重并且呵護呢?
父母不妨先自我審視一下
一般來說,控制欲望強烈的“權力型”父母比較容易傾向認定自己家的孩子“很搗蛋”,而事實上孩子的“搗蛋行為”其實是在表達自我的要求,是反抗的一種形式,從而給與父母“很搗蛋”的印象。對于這樣的孩子,父母不妨適當放權,讓孩子一定程度上參與到決策中,給孩子一些機會作決定,但是必須要讓孩子明白“一旦自己作出了決定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這對于孩子責任心的培養也是很有好處的。
找出“搗蛋”誘因,不同誘因不同對策
就像前文所講的,孩子搗蛋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父母不要盲目生氣,要靜心想一想孩子這么做是為什么。
如果是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搗蛋行為,父母支持其探索欲的同時,要讓孩子明確“規則”和“活動”這兩個概念,有規則并不意味著就限制了活動,有充分的活動并不意味著沒有規則。比如2歲寶寶喜歡把積木或者串珠一類的東西全撒到地上,而不是總在一板一眼地壘積木或者串珠子,這樣的活動會幫助孩子發展空間感和好奇心。但是家長都希望孩子把玩具收好,保持整潔,這是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建立的規則。探索和規則不矛盾,都可以滿足。家長可以讓孩子盡情玩,但玩之前和孩子說好,玩好了收起來。如果孩子還不能自覺遵守規則,家長就需要鼓勵孩子一起幫忙收起來,并且表揚他的行為,逐漸幫助孩子建立起這個規則感。對于上面提到的一些例子,比如穿鞋子在床上跳,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但是媽媽可以帶他去玩跳床(或其他他喜歡的活動),如果孩子堅持這樣做,就不能去其他好玩的地方了。
如果是精力特別充沛的孩子,可以幫他安排豐富的活動,引到有益的活動上來。
也有的孩子搗蛋可能只是想引起關注或者感覺自己得不到理解,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一定要警惕自己是不是無意中忽視了孩子,要給與孩子足夠多的親子時間。
專家:滕紅梅(早教專家 金寶貝上海錦江樂園中心營運總監)
下一篇:寶寶智力高有哪20種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透過眼睛看孩子的內心世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