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長期以來,我們的應試教育讓大家一看到“教育”兩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為了考試而刻苦學習知識。現在一提到早期教育,很容易讓人想到,一定要“教孩子點什么”,否則好像就不是早期教育了。目前的很多早教內容,就是圍繞著違背孩子正常發展規律的過早的智力開發,和以讀寫算為主的抽象學習來展開的。我認為這是一個誤區。
我以為,早期教育涵蓋的年齡段,應該是以嬰幼兒期(0~4歲)為主,5歲就進入學齡前階段了,人類大腦的發育,也剛好是在5歲后,會進入永久記憶期,這個時候開始為抽象的智力學習做準備,是比較適合的。
那么,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早期教育呢?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各自的特點,媽媽們的做法也會因人而異,我只想談談我認為最重要的三個核心原則。
首先,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信。
對身體自信的前提是,要讓感覺器官、大腦和運動系統充分地發展并達到協調。這是孩子一生之中萬事之初的重中之重,是所有其他方面得以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孩子充分地去感覺和探索他周圍的真實世界,多感受、多探索、多運動、多做游戲——用嘴、用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體驗,多玩、多爬、多跑跳……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的時間被用于在成人的引導下學習或是坐在屋子里看書、看電視,他將失去這個寶貴的發展機會,那么,今后彌補起來不僅耗費時間精力,也是非常困難的。
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魯道夫·斯坦納認為,人的感覺里,除了我們都知道的觸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五種感覺,還包括平衡感、生命感、運動感、溫暖感、語言感和思想感等等。
這些感覺是相互作用的,只有當各種感覺得到充分的發展,孩子才能進入到復雜的、更高級的思維水平上,才會逐漸具備思考能力、洞察力、自我意識等這些高層次的能力。
孩子的發展需要時間,我們必須等待而不是拔苗助長。
孩子的發展,不管是身體上的發育,還是語言、認知、社會行為等方面的發展,都需要時間。比如0~1歲嬰兒的身體和大動作的發育,每個月齡都會有不同的發展,盡管每個孩子不完全一樣,但是,都會有一個大致的發展時間表,而不像用化肥催熟蔬菜一樣可以一蹴而就的。
孩子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樣,比如認知的發展,孩子在抽象學習之前,一定要具備大量對真實世界的直接經驗,他才能理解并把抽象符號和實際事物聯系到一起,否則,孩子今后的學習就只是填鴨,毫無樂趣可言。
家長能夠做的,是為孩子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環境。從硬件上說,這個環境應該是盡可能真實美好的,不是被書本、電視和抽象符號充斥的;從軟件上說,這個環境應該是安全的、充滿愛的、有規則的、尊重的、鼓勵的和幫助的氛圍,而不是強迫的、生硬的、威脅的、訓斥的,甚至打罵的,更不能讓孩子做超越自身發展的事情(即使這件事從外表看來是被我們設計成讓孩子感到快樂的)。同時,我們也要盡可能做到保護孩子在自然發展中表現出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想象力和求知欲望等等,這里面就涉及經常討論的“如何給孩子自由”。
要讓孩子具備健全的心理,具備人際交往的自信。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4歲以后的孩子,就會發自內心地想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正常的心理狀態和人際交往的自信,他將在社會交往中不斷受挫,這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人生狀態。現在的社會,非常強調溝通和團隊合作,所以,良好的溝通能力、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能力,比知識的學習更加重要。
健全心理的基礎,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充分感覺到愛、安全感、尊重和自由。長期受壓抑、緊張或是被冷漠的孩子,心理會發生扭曲。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學習和了解兒童心理的特性,理解孩子各個時期的行為和表現。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同樣是需要時間去學習和掌握的,這個學習的過程,也要通過屬于孩子自己的游戲和活動來學習,而不是大人灌輸給他。此外,在孩子的學習中,需要向成人模仿,所以,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將是孩子對待其他人的方式,為人父母如果希望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強,自己首先需要自我完善和成長。
此外,孩子的人際交往的自信,還來自孩子在和別人交流方面的經驗,其中語言能力是最核心的,另外,還有交流的技巧、傾聽能力、身體語言、情緒的表達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平時要多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種溝通應該是平等的,而不是命令或是強迫的方式。
著名教育專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
盡管我們身邊的教育環境還非常有待改進,但是畢竟家長的作用還是最主要的。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成為孩子。
不管什么年代,玩沙玩水玩泥巴,永遠是孩子們的最愛。現在的孩子,對很多高級昂貴的玩具,只有一分鐘的興趣,可是一見到沙坑和水坑,都會忍不住要跳進去。如果家長不怕弄臟,孩子能在里面玩很長時間,而且百玩不厭。其實孩子玩沙玩水,就是一種發展感官的學習,簡單的沙子和水,孩子們卻能有成百上千種玩法,還有什么比這更能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呢?
此外,還要讓孩子多爬多跑多跳多運動,不僅增強體質,更能增加平衡感和運動感,這將有利于孩子今后高層次的感覺整合——運動多的孩子思維會更活躍。
小孩子都喜歡畫畫,讓孩子隨意涂鴉,而不是教他學習繪畫技巧,雖然孩子畫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團亂麻,但是,那里有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想象。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幫助媽媽做家務。比如做飯做菜,從買菜、擇菜、洗菜、切菜到炒熟的過程,如果孩子能夠參與其中,他會明白,一件復雜的事情,需要按照程序和步驟來做,同時,也能明白一頓飯來之不易,會懂得珍惜。
有條件的家長就帶孩子到野外去,讓孩子多親近自然。讓他觀察樹葉、捕捉昆蟲,這遠比書上抽象的內容更容易理解。如果讓孩子自己養個小動物,他就能夠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規律,這比他從書中或電視里看到的動物知識,要來得深刻得多。
總而言之,要遵循孩子早期發展的自然規律,容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長;多讓孩子接近大自然,給他一個真實的而不是書本中的世界。這樣,孩子的心智會更成熟更健康,有利于今后在學齡期開始的知識性學習。
下一篇:世界各國孩子咋過兒童節(組圖)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想要寶寶長高個兒 兩個關鍵因素要知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