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很多,如小兒天生脾胃虛弱,加之氣候多變、喂養不當等。從中醫角度看,小兒腹瀉可分為寒濕型、濕熱型、食滯型、脾虛型、脾腎陽虛型等五種類型,不同證型用不同的方法,才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寒濕型 該證型多因受寒或過食生冷食物引起,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色淡,清浠有泡沫,臭氣不重,或伴有鼻塞流涕等癥狀。舌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脈浮或濡。
治法 疏風散寒、化濕止瀉,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蘇葉、茯苓、陳皮、半夏、厚樸、澤瀉、蒼術、補骨脂、生姜、大棗、甘草)。
濕熱型 主要表現為大便稀薄,呈水樣蛋花狀,酸臭,每天數次或達10 余次,肛門灼熱,小便短赤,或伴發熱、嘔吐、口渴、煩燥等癥狀。舌苔黃膩或薄黃,舌質紅,脈滑數。
治法 清解熱邪、化濕止瀉,方用葛根芩連湯加減(黃芩、茯苓、大腹皮、葛根、黃連、金銀花、陳皮、山楂、甘草、薏苡仁)。
食滯型 該證型主要是因患兒喂養不當引起,患兒多表現為哭鬧不安,厭食,痛則欲瀉,瀉后痛減,腹脹嘔吐,或噯氣酸餿,納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膩或黃膩,脈滑或弦。
治法 消食化滯、去積止瀉,方用木香檳榔丸、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莪術、黃連、萊菔子、連翹、半夏)。
脾虛型 主要表現為大便稀薄,臭味不甚,食后則瀉,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嘔吐腹脹, 面色萎黃,神疲倦怠,久則形體消瘦。舌苔薄白或膩,脈細沉或無力。
治法 健脾益氣、除濕止瀉,方用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黨參、白術、茯苓、扁豆、山藥、薏苡仁、砂仁、葛根、陳皮、半夏、木香、蓮肉、甘草)。
脾腎陽虛型 主要表現為久瀉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面色蒼白,神疲氣怯哭聲微弱,或嘔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治法 溫補脾腎、化濕止瀉,方用附子理中湯加減(附子、黨參、白術、炮姜、吳茱萸、補骨脂、肉豆蔻、黃芪、防己、五味子、甘草)。
邵東縣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賀小梅
下一篇:孩子打噴嚏時盡量不要吃抑制噴嚏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常發愣,留神癲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