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記者/曹斯 通訊員/彭福祥 李紹斌)筆者18日從中山一院獲悉,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日前接到了一例罕見的媽媽和胎兒因MN血型不合導致寶寶宮內重度溶血性貧血的案例。在母體內,寶寶的生命受到威脅。最終,專家通過五次宮內輸血,讓寶寶轉危為安,順利降生。成為一起通過多次宮內輸血治療母胎MN血型不合所致胎兒重度溶血性貧血的成功案例。
主人公是32歲的媽媽蔡曉麗(化名)。她曾懷孕三次,但都因為“宮內死胎及水腫胎”、“胚胎停育”先后引產兩次、流產一次。2014年,蔡曉麗再次懷孕,心情是又喜又怕。喜的是,又有當母親的希望了,怕的是,會不會悲劇重演?
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蔡曉麗到中山一院檢查發現,她妊娠前檢查抗M-IgG抗體水平是1:64,而在懷孕17+周復查時,抗體明顯升高,達到1:256。
在懷孕22周時,超聲顯示提示,胎兒可能出現嚴重貧血,經臍帶穿刺確診胎兒重度貧血(血色素54克),隨時可能造成宮內死胎。
方群教授及其胎兒醫學團隊、新生兒科的李曉瑜教授、李易娟教授等當即組織了胎兒出生前后的搶救工作,輸血科任明主任等及廣州市中心血站羅廣平主任積極準備血源,先后為胎兒進行了5次宮內輸血治療,使胎兒能正常發育。
蔡曉麗懷孕36周時,通過剖宮產順利生下一名男嬰,出生體重2.57千克。嬰兒出生后,專家又分別在出生后的第一天及一周后各輸血一次,近日寶寶已康復出院。
下一篇:產婦迷信八字選吉日剖腹產子 專家:扭曲心理作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無痛分娩:準媽媽的首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