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圍繞語言這一令人稱奇的人類成果衍生出了眾多理論。有些人推理說,語言形成的過程簡直充滿魔力。人類擁有一種遺傳密碼,在我們成長的某一個階段,它能夠在恰當的時候闖入,讓我們學會說話和運用語言。我的一些大學同學認為,語法作為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本上是固定的,我們所需要的只是某種刺激來開啟語言的按鈕,打開語言模塊,這樣,我們突然一下子就擁有語言了。
我相信,獲得語言的過程要比受某種環境刺激而激發遺傳潛能復雜得多。正如我的大學同學斯圖爾特·尚爾卡和我在《第一個想法》(The First Idea)一書中提到的,語言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是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本書里我們還探討了其他一些語言特性,溝通能力是人們經歷人生不同階段而逐漸養成的。
用聲音表達意圖
剛出生的幾個月,寶寶只能看和聽。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學著安靜下來,調整自己來適應這個世界。跟小寶寶說話的時候,我們會鼓勵他們看著我們的嘴巴,他們會看到舌頭是怎么動的,你可知道,他們會模仿我們舌頭的動作!要是你對著一個新生兒伸出舌頭,大多數的寶寶也會朝你伸出舌頭,這種簡單的早期模仿早在寶寶開始復雜的社會模仿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當寶寶看著我們,可愛的嘴巴不停地動來動去,發出各種有趣的聲音時,他們已經邁出了學習溝通技巧的第一步。
不久之后,寶寶會開始對著我們發出各種聲音。大概在四五個月的時候,甚至在三個月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和爸爸媽媽一起發展音樂節奏感了。我們說“嗯……”并不斷地跟寶寶咿咿呀呀地哼唱,寶寶也會朝我們咿呀哼唱。在這首個人音樂作品中,我們幾乎是同時發聲的。
約翰·霍爾特①——一位作家和教育改革者,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觀察小寶寶,并對他們所表現的各種技能驚嘆不已。 “起初,小寶寶為什么會發出聲音?”他問道,“難道這跟哭一樣是出自本能嗎?好像不是。即使小狗狗被抱出來不跟別的狗一塊兒養,只要它長到一定時候,它就能開口汪汪大叫。但是,我們都知道,那些與人隔絕長大的孩子幾乎完全不會說話……很顯然,寶寶是在聽了周圍的人說話之后,才有了要‘說話’的概念。”
當小寶寶對我們咿呀哼唱的時候,除了發出聲音,他們還會做更多的事情。寶寶不停地練習那張能發出聲音的嘴巴,他們看著我們,把我們的動作和他們所發出的聲音、身體的動作結合起來,寶寶模仿我們,我們也模仿寶寶,他們一直都在學著辨別不同的聲音、發出不同的聲音,這種能力在他們會說話之后也會派上用場。即使現在,當我們站在寶寶嬰兒床邊,把她抱起來,跟她一塊哼唱或是相互逗趣兒時,我們都是在進行溝通。
所有的爸爸媽媽們都知道,新生兒是一個溝通者。她通過手勢、表情、肢體動作、不同的情緒表達以及發出的各種聲音,來傳遞信息。爸爸媽媽很快就能學會辨別寶寶不同的哭聲,比如,痛苦的哭聲和想睡覺的哭聲是不同的,寶寶被餓哭了跟她受驚嚇而大哭也是不一樣的。寶寶的溝通方式不是口頭的,但卻是真實存在并且非常有效的。爸爸媽媽聽到不同的哭聲會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換濕尿布、抱抱孩子、喂寶寶吃東西等等。然后,小寶寶笑了,張著小手去摸爸爸媽媽的臉龐,這時,爸爸媽媽也會用擁抱、微笑來回應,會用鼻尖輕輕愛撫寶寶。寶寶開始信息交換,而父母給予回應,這就是溝通。
年輕的媽媽帶著朋友走進嬰兒房去看望她3個月大的小寶貝安娜。安娜幾分鐘前剛睡醒午覺,對人有點兒挑剔,但看到媽媽來了她還是非常高興,安娜踢蹬著胖嘟嘟的小腿,大聲地發出“咯咯”的叫聲,把小手伸向了媽媽。
“她是在跟我們打招呼呢,她是在說‘媽媽,很高興看見你’。”安娜的媽媽解釋說,接著她又對女兒說:“我也很高興看見你,安娜。”
朋友感到很奇怪,她對寶寶了解不多,在她看來,安娜發出的聲音簡直跟噪音沒什么兩樣。
“我知道,你肯定以為我瘋了,”安娜的媽媽說,“但她的確會用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情緒,我知道,她會這樣做,我能說出她什么時候難過,什么時候高興。”
“這太神奇了。”那位深感疑惑的朋友說,她俯下身子,用鼻尖輕輕觸碰寶寶的脖子。
“哦!”安娜一邊叫著,一邊昂起頭來,雖然有點受驚,但她仍然在笑。
“這是她表達驚奇的方式。”安娜的媽媽說。
安娜媽媽可不是什么育兒天才。任何注意寶寶發音的父母都會告訴你,他們完全能夠理解和解釋孩子的聲音、手勢、動作所表達的意思。
是的。正如小安娜所表現的一樣,這么小的寶寶也會用手勢、聲音這類語言前導來表達意圖,他們明白自己要表達什么。就像安娜媽媽所看到的一樣,她的小女兒用一種聲音來表示“我很生氣”,用另一種聲音表示“我很快樂”,用其他的一些聲音來表示“我很奇怪”或是“我很高興”,還用一種聲音表示“你最好馬上給我牛奶喝,我肚子都快餓扁了”。小寶寶發出聲音的時候會配合相應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會用胳膊和腿兒來表達,他的溝通帶有目的性,他以聲音為核心來傳遞信息。
約翰·霍爾特抓住了嬰兒早期牙牙學語中有目的性的天性:
早在寶寶開始說話之前,他就能運用各種聲音來替代語言,他通過敏銳觀察發現,大人們用嘴巴發出的聲音會影響他們所做的事情,他們的談話會導致某些事情的發生。寶寶可能不會確切地知道將發生什么,如何發生的,但他很想成為那群正在談話的大人們當中的一員,他很希望他的話能引發某些事情。
為什么發出聲音會成為寶寶與人溝通的核心呢?畢竟,他還有許多別的溝通方式,比如指指劃劃或是做鬼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類的舌頭是極其靈巧而富于表現力的,而且,人腦中大片的區域都用來控制舌頭的動作,解釋從舌頭傳來的各種知覺的。寶寶的舌頭和他們發出聲音的能力在生命的早期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在8~10個月的時候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會持續到他們兩歲的時候。
下一篇:寶寶哭,爸爸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的笑臉和智商成正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