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大寶寶可以讓他自己想想辦法,既然不能做這些,那能做些什么呢;小寶寶則要建議他,可以做些什么,或者提兩個方案讓寶寶選一選,這樣做也能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對愛說“不”的寶寶,說話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爸媽希望寶寶去收拾自己的積木,如果問“寶寶你去收拾積木好嗎?”就很容易遭到寶寶的拒絕,這樣對話就很難進行下去了。面對愛說“不”時期的寶寶,爸媽可以直接對寶寶說“該收拾積木了”或者“收拾積木的時間到了”。
鼓勵
說一些鼓勵寶寶的話,讓寶寶感覺到來自爸媽的信心,讓寶寶知道爸媽是相信他以后能夠做到或者做得更好。多多鼓勵寶寶哪怕只取得微小的進步,當然鼓勵要實事求是不要過分夸張。
不恰當、不合適的批評只會產生強化的作用,讓寶寶在心中建立起一個負面形象,認為自己就是這么差勁,什么都不好。
示范
有必要時,爸媽還要親自示范該怎么做。比如寶寶亂扔積木,爸媽可以說:“積木不是用來扔的,我們一起來把它們收拾好。”然后幫助寶寶一起整理。
做規矩就是限制寶寶的一些行為,限制會讓寶寶覺得爸媽是自己的敵人,所以要寶寶去做的事,爸媽可以參與其中和寶寶一起做,親自示范并提供一定的幫助,讓寶寶覺得爸媽和自己是一個團隊的。
寶寶在三歲左右就有能力明白基本的因果關系,什么行為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能進行這樣的思考,是寶寶進行自我約束的基礎,所以爸媽平時一定要耐心告訴寶寶不能做某件事的原因,慢慢培養寶寶的思考邏輯。
對年齡越小的寶寶,爸媽說的話越要簡單清楚、簡潔明了,劈頭蓋腦說一大堆,寶寶只會覺得很困惑,根本不會按照爸媽的意思去做;
除說明原因外,還要幫寶寶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通過讓寶寶自己選擇來解決。寶寶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的時候,爸媽一定要幫助寶寶說出他的感覺,認可寶寶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寶寶很生氣吧,因為我不讓你吃棒冰”,讓寶寶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去用過激的行為來宣泄。
遇事和寶寶講道理對培養寶寶平和的心態很有好處,以后無論發生事情,他也都會以講道理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對寶寶耐心地講道理也能從小就培養寶寶處理問題的能力。
弄清寶寶的想法
媽媽必須弄清楚寶寶為什么要這樣做。寶寶會這么做,要不就是想引起媽媽的注意;要不就是想畫畫。媽媽可以問問寶寶,搞清楚寶寶想要做什么,就能用比較合理的方法幫助寶寶達成愿望。
提問引導
弄清楚后,媽媽可以引導寶寶想出比較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當知道寶寶是想畫畫時,媽媽接下來就可以引導寶寶分析問題想出問題:“寶寶,我不想你用我的唇膏,也不想你在鏡子上畫畫,你還有其他什么辦法可以畫出一副紅顏色的畫呢?”
適當提示
寶寶需要一定的時間思考,如果想不出來,媽媽可以適當提示一下寶寶。媽媽可以這樣說:“寶寶,你想想你以前是怎么畫畫的?除了唇膏,你還能用什么畫畫?”如果爸媽平時經常操練寶寶自己解決問題,這時寶寶能想出的辦法就越多。
下一篇:認生是大約一歲孩子的特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爬行是嬰兒成長的重要里程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