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示愛”高手,逐個破解難題
難題之1
寶寶8個月了,對我們常規的逗樂方式,不再驚喜,而是不耐煩了。
破解方案:親子互動該由父母為主體向以寶寶為主體轉變
月齡較大的寶寶開始有自主意識,此時完全由父母來控制的活動方式已不能引發他的期待和驚喜,吸引他的全部注意力,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出讓“互動”的帶領權,讓寶寶來當親子互動的“小老師”。比如,父母可以嘗試著學習寶寶的姿態和表情,和他一起在地板上爬、像他一樣用咿咿呀呀的方式“歌唱”,在他面前躺倒,用腳去觸摸汽球……事實證明,這種把自個“降格”成大玩童的方式可以再次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他感受到你是愛他的,你們之間有一種“神秘的關聯”。
大于8個月的寶寶可以無意識地發音,這是開始語言學習的一個前奏。你也可以學他發音,與他開始一段不成調的“二重唱”,鑒于寶寶此時對你的聲音已很熟悉,也越來越有感情,這種吸引他注意的新方式,將使你們越來越默契,寶寶也可能在語言學習上早慧。
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對寶寶發音的模仿應該僅限于游戲中。其他時間的交流仍應該使用成人的標準語序和語言方式。
難題之2
為什么上一秒我還能跟寶寶甜蜜互動,下一秒憑我怎么努力他也不再響應?
破解方案:抓緊寶寶的“易快樂期”介入互動。
時機就是一切,寶寶的行為有他內在的規律。可能,前一秒他還在響應你的一顰一笑,后一秒他就當你是空氣了;或許,他也會把小手含在嘴里,發呆30秒后,又變得活蹦亂跳,粘著你,要你陪他玩。零歲到1歲的寶寶普遍存在著一個轉瞬即逝的“易快樂期”,這一階段他吃奶吃得心滿意足、沒有尿濕、沒有倦意,環境溫度也令他感到舒服,他處在熟識的環境中,卻又沒有呆到厭倦,這個時候開始的親子互動最容易得到寶寶的配合,也最容易讓寶寶心花怒放。
為什么不抓緊時機向寶寶“示愛”呢?寶寶不需要24小時的逗樂,那會令寶寶厭煩和疲勞,有時反而令寶寶煩躁地哭出來——很顯然,任何互動都要有個度,切忌把寶寶累壞,他想停止,不妨停止。
難題之3
為何我的逗樂方式寶寶從來不響應?
破解方案:火眼金睛,識別并回到那個逗笑寶寶的High點上
每個寶寶都有他獨特的個性和感覺“觸發點”,正如手上的掌紋因人而異。所以,請爸媽仔細觀察你家寶寶最喜歡哪種互動方式。是你興致高昂、開懷大笑的時候,寶寶最有反應?還是你輕言慢語,與寶寶一起共享“慢步舞曲”的時候,寶寶的表情最為愉快?有的寶寶,是“視覺型寶寶”,最喜歡躲貓貓游戲,對你做鬼臉的樣子百看不厭;有的寶寶,是“觸覺型寶寶”,只有當你朝他小肚皮上吹氣,或者輕輕撓他的胳肢窩,他才會咯咯地笑;還有的寶寶,明顯是“聽覺型寶寶”,聽你唱歌、念童謠時非常專心,并露出心領神會的微笑,但對做鬼臉這類視覺游戲卻興味索然。了解寶寶的感覺“觸發點”,不斷地回到那個逗樂寶寶的High點上,很容易讓寶寶回應你的努力和笑容,這就是“示愛新手”提升為“示愛高手”的一條捷徑喲!
難題之4
去奶奶或姥姥家,寶寶就不易被逗樂,反應也較遲鈍,為什么出現“倒退期”?
破解方案:如果要改變寶寶的生活環境,要慢慢來。每兩個月內不宜出現第二個“新環境”。
不要急于讓寶寶在新環境中表演他的“互動本領”,包括照著爸媽的樣子做鬼臉,表演“飛吻”和“揮手”,或用口鼻模仿開摩托的聲音。寶寶乍一進入完全陌生的環境,會有一點點不安和惶恐,在他的適應期內,爸媽的“示愛”往往不到點子上,不能驅除他心頭的疑惑與不安,拚命逗樂他,也顯得有些強人所難。因此,正確的方法是讓他逐漸熟悉一個新環境后,隔兩個月,再帶他逗留在別的新環境中。
無論是奶奶家還是姥姥家,對寶寶而言都是“陌生地”,這個時候爸媽示愛的第一要義,不是讓寶寶表演“本領”,而是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爸媽可帶一床寶寶用慣的毯子,或一個寶寶最喜歡的玩具一起進入“新環境”,可抱著寶寶四處走走看看,照照鏡子,熟悉一下新環境。一旦寶寶對“新地方”有認同,他會反應靈敏,也會逐漸放松。
為什么要在寶寶不安的時候,再強加給他“表演”的壓力?觀察寶寶的反應,理解他的內心變化,這才是愛他的表現啊!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幼兒早教,究竟學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寶寶能說會道的8個秘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